海拔5373米的坚守 记西藏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优秀干部群体

30.06.2015  13:11

  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高达5373米,是西藏高原最艰苦的乡之一。盛夏6月,记者走进这里……

   “生命禁区”:洗不了澡,肉很难熟

  正午12点左右,记者从海拔4400多米的浪卡子县城一路颠簸,来到了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乡政府所在地——普玛江塘。这里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高达5373米,堪称人类的“生命禁区”。

  进入乡政府办公室,一个个奖牌映入眼帘:“爱民固边平安模范乡”“山南地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初到这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头痛欲裂,四肢发麻,感觉嘴和鼻子一起呼吸也不管用。

  “这里晚上气温全年都在零度以下。刚来的那会儿没有电暖炉,只有围坐在牛粪火炉旁边,伴着浓烟烤火,睡觉的时候要盖4床被子才能入睡。”乡长格桑确拉向正在严重高原反应的记者介绍道,洗澡是很奢侈的事情。有的时候好几个月都洗不到一次。

  31岁的蒋建生是萨藏村第一支部书记,刚分到普玛江塘时迷惘而害怕。整整适应了几个月才调整过来。“现在都习惯了。这里的水结冰后很难融化,我们就在水里撒盐,冰就不容易结,也化得快;这里炒肉不容易熟,就在水里炖一下之后再炒。”蒋建生说。

   牧民生活:入住新房,日子宽裕

  这个1200平方公里却仅有1000余人的乡,家家户户都和乡里的干部很熟悉;每家都能讲几件自己家和乡干部们的故事。虽然前任乡党委书记次仁罗布已经离开普玛江塘两年多时间了,可是他熟知乡里的每一个角落,当地的群众也从来没忘记过他。

  措果村党支部书记贵桑多吉印象最深的,是次仁罗布为安居工程一趟趟地奔走。2006年,次仁罗布刚到时,一些牧民还过着游牧生活,次仁罗布多方争取资源,挨家挨户动员。“自家出一点、政府补一点”,让全乡牧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的新房子。稍后,家家户户都通了电,结束了靠油灯照明的时代。而今,这里的牧民还盖上了“保暖”的玻璃暖房。

  下索村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村子,大约有60多公里路。乡党委副书记嘎玛顿珠是下索村的包村干部,他平均每个月要来回五六趟。“到了村里还要去一些放牧点。这些放牧点海拔5600多米,车子到不了,要徒步两三个小时。”

  措果村贫困户悟金永远也忘不掉乡里送来的两头牦牛,大大改善了窘迫的生活。2010年,乡干部多方争取资金,为全乡102户贫困户每户赠送了两头母牦牛。“牛养大了一头能卖8000多块,牛奶还可以打酥油,一斤能卖50块钱,日子宽裕多了。”悟金告诉记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