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老年人对自动取款机“望而生畏”

26.10.2015  08:59

  原标题:老年人对自动取款机“望而生畏”

  资料照片

  “各种各样的‘卡’方便了年轻人,可苦了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了。自从把存折换成‘卡’后,我们连钱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在自动化设备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ATM自动取款机成为不少市民首选的取款渠道,但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年人对自动取款机“望而生畏”。

  老年人对自动取款机不放心

  昨日下午1时许,在雁南路十字附近的建行门前,记者见到了来取钱的71岁市民张治,他说:“虽然我知道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比较快也比较方便,但我终归不放心在机器上操作,总感觉安全性不高。”

  今年65岁的市民马丽告诉记者:“以前领工资时用卡一刷就能拿钱,比较省事,现在这个自动柜员机操作有点复杂,不方便。上次,我就是因为不熟练这个机器的操作,输错了密码,结果卡被吞,当时真的急得不得了,生怕卡被别人拿走,幸好身份证带在身上,最后还是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把卡取了出来。从那以后,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再让我去自动柜员机上取钱,说什么我都不会去的。”

  随后,在自动柜员机前,记者遇见一位第一次使用这种机器的小伙子李博,他刚到天庆嘉园附近的一家餐饮企业上班,由于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机器,存完钱之后,小伙子再三确认自己已把钱存入卡中,才放心地走开。“年轻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中老年人了。”68岁李博感慨地说,银行应该增加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例如将自动柜员机操作流程图贴在机器旁边,以更方便老年市民。

  “万一我把银行卡插进去出不来了怎么办?万一有人偷偷地看我的密码怎么办?万一它不出钱怎么办……”说起ATM自动取款机,69岁的陈老先生顾虑重重,每月10日左右还会在银行柜台排队领取退休金。

  多数老年人不会操作自动柜员机

  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南河道中路的一个某银行在此设立的自动柜员机取款时发现,有两位约60多岁的老年人拿着银行卡在自动存取款机前踌躇,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不会使用银行卡。一位姓鲜的老人说:“我是老花眼,看这个自动存款机就是白花花的一片,根本不知道该按什么键,这个卡可不如存折好用。可现在到处都是银行卡,连我们的医保也换成卡了,这可真是难为死我们这些老年人了。”另一老人丁燕说:“我是陪老鲜来取钱的,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我们老年人就是不会用,每次到银行领取退休工资,都要排老长老长的队。更让人烦恼的是,好不容易排上队了,工作人员又嫌数额太小,要求到自动存取款机上去操作。记得有一次银行工作人员快下班了,他们叫我去自动柜员机上取钱,可我根本不会操作啊,当天没取到钱,只能第二天再到柜台上取了。”

  在粮油市场附近某银行营业厅,记者看到银行内4台自动柜员机前一个人也没有,但是大厅中央却坐满了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市民,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一位正坐着等候的老伯说,他没有银行卡,只有存折,每次来取钱都直接去柜台,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我没有卡,有卡也没用,因为我不会操作自动柜员机。”在另外几家银行记者注意到,出入自动柜员机的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市民,而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还在使用存折存取款。

  雁南路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了月初退休金发放的那几天,排队等候取钱的老人就更多了。老人们更倾向于人工服务,可能是因为柜员机有一个限定时间,有些老年人行动迟缓,一迟疑就超时,于是又得重新输入。三次错误输入还会造成“吞卡”,给老人带来焦躁。另外,中老年群体中有很多人不会操作这种机器,包括那些文化相对较低的人群,他们也不会操作。

  兰州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苏云告诉记者,大多数中老年人因不会操作自动柜员机而感到不便,表明银行在这方面还没有尽到一定的社会责任,银行的服务仍然需要改善和优化。总体来说,银行要以人为本,增强社会责任感,既要将服务细化、差别化,又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不同业务需要,提供全面、细致、到位和人性化的服务。银行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讲求社会责任,追求长期的社会效益。

  记者 马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