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视线】“MOOC”来了!

12.11.2015  16:41

对于上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MOOC”(慕课)来了,老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听,这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奇妙之处呢?如果有一天在线课程代替了传统授课,作为老师的您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作为学生的你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吗?针对2013年9月我校引进试用尔雅通识课(MOOC)以来的运行情况,近期,学生记者作了调查采访。

 

慕课是什么?

  “MOOC”(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四个单词的缩写,被译为“慕课”,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特点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

MOOC最初发端于美国,在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1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这后来孕育了目前的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2012年4月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上线,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实施的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上线运行。因此,2012年又被《纽约时报》称之为“慕课元年”。

 

 

基于教育资源数字化需求,中国的“MOOC”(慕课)在全球在线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从清华的学堂在线,到两岸五大交通大学共同组建的Ewant,拥有诸多教授资源的高校率先涉足“MOOC”。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

 

MOOC”来了,大学如何应对?

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我校引进尔雅通识课(MOOC)进行试用。该课程是一个通识课学习系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拍摄、制作课程视频逾8万课时。使加入的学生能听到来自名校名师的名课,获取到更多的课程知识,开拓视野;采用网络学习,学生可自由的安排学习时间,同时提供老师和同学的在线交流互动。

 

 

前期学校共引进了25门课程,当年就有4648名同学进行了选课学习。2015学年开始,学校正式购买了18门课程,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军事理论》三门成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军事理论》等课程也被推荐为重点学习课程。

 

 

 

在谈到“慕课”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我校教务处副处长蔡原说,“学校一直努力跟进教学改革的大潮流和大趋势。针对“慕课”的特点,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线上学习,学校指派助教老师们帮助学生线下辅助巩固。在学习的同时参与课程小组间互相讨论、互动等;学生一边学习,老师一边着重围绕知识点讲解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她表示,学校在引进MOOC的过程中也在探讨MOOC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如果同学们觉得网络公开课能够学到知识,后期学校将会引进大量的最新课程,满足同学们学习的需要。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用好慕课、学好“慕课”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5年寒暑假,两次组织我校学生参加了由超星Online网络平台成长课组织的虚拟竞赛冬令营、夏令营,先后有4000余名本科生参加,近400名同学因学习效果优异获得超星Online网络平台的奖励;11月4日,学校召开专题讨论会听取了师生对尔雅通识课(MOOC)的意见建议,与会师生深入探讨了“慕课”教育的内容、形式、学习方式特点,并对学校进一步完善网络通识教育环节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记者从学校相关部门获悉,下一步,学校会在师资力量上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们出去学习外界的优秀的教学方式,把先进、优秀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改善现有教学模式,汇入教学改革洪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师谈“慕课”:机遇与挑战并存

慕课”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面对MOOC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看法呢?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冯缦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渠道,但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难度较大,只能通过少量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但随着“慕课”的引入,学校为2012、2013、2014级学生开放了心理健康课程“慕课”教学,既弥补了学校心理课程欠缺的短板,又让学生感受了名校名师的风采,这对课程体系的发展、学生的全面成长可谓是一种双赢。

外语学院教师周军表示,以《军事理论》公共必修课为例,“慕课”的引入解决了学校在军事课程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先进的“慕课”网络管理后台,便于统计上课人数、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学生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相对程度上减轻了工作负担。

 

 

的确如老师们所言,MOOC的出现实现了教学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大元素的联动,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丰富,有强大的电子参考文献平台支持,能够满足感兴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课程师资的优化利用,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接触到名师优质资源,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性强,通过思考题、课堂翻转等教学手段,促使同学们增加自身对该内容的认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

然而MOOC也不是十全十美,它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文学院教师陈波认为,虽然MOOC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比较高,同时师生之间要加强互动、沟通;传统教学有其针对性,可以根据受教学生的不同来进行课程的随时改变,有重点讲解,而慕课在教学的针对性上尚有欠缺;MOOC学习过程中学生测试内容和练习题目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出答案,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

周军则表示,伴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教师授课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能使得学生喜欢听,听得有质量、有效果,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慕课”的优势和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正如老师们所言,“慕课”的引入,在给同学们带来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甚至免费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恐怕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教师授课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都会成为学生评判教师水平的依据。

慕课时代,老师的压力“山大”!

 

学生谈“慕课”:新鲜过后还需制度保障

在学校,“慕课”吸引了很多学生的追捧,不追美剧追“慕课”成为青年一代的新生活态度。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选择我喜欢的课程,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讲,这种上课方式新颖,潮流时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3级草业学院高阳说。

 

 

14级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刘晓娜谈及自己在线学习的感受时说,“网络资源丰富,MOOC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进度可以随意安排,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和批判性学习的能力;全国优秀师资汇集在一起,授课方式独特,语言诙谐,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能学到的更多,提高了学习效率。

选修《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14级信科院电信专业崔前年告诉记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生动的情景对话,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用百度进行了解,拓宽了知识面和学习效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学习效果来看,“慕课”对其受众提出了很高的自律意识。一位“慕课”老师刘震说,“反思我自己的课,第一学期的选课人数达到一万三千多人,但坚持学习下来的并不多。”原因是,MOOC 要求学习者能够主动的学习,而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这样的学习动机。

 

 

有调查显示,能够100%完成一门“慕课”并拿到课程证书的人在国内仅5%,如此低坚持率让“慕课”的发展遭遇瓶颈。在“阻挠完成慕课课程的原因”一项中,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缺乏毅力和语言障碍分别列前三位。与此同时,“慕课”平台上另一组数据同样令人深思。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6万名注册学生,但最后完成课程的仅20%;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在线开放课程也有近16万人注册,但实际完成课程的只有7157人。

记者发现,一边放课程视频,一边打游戏刷网页,这样的情景在大学宿舍里很常见,这些同学被形象的称为“刷课族”。网上甚至还有代刷网课的商品,从看视频、做作业到考试,提供“一条龙服务”。究其原因,很多同学表示,由于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网上又有很多吸引自己的东西,使得一些有惰性的同学就更容易偷懒了。

虽然上了大学,但是我们还是习惯像中学生一样被老师管着,所以在‘慕课’学习中难免会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学校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我想很多同学还是会认真学习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

采访中很多老师和同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大家认为,MOOC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中心地位,学习者需要对自己负责,需要自我调节以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效果来讲,当前“慕课”对于学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能力和约束力。

老师和同学们建议,虽然“慕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还是应该将“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互补。例如通过虚拟班组设计、多渠道宣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考核,这样才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