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虽有败类,但别成抵制舆论监督的借口

05.09.2014  17:35

  在一次会议中,我问一家企业负责人,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回答:“是记者。”他说,一旦企业做大了,来采访的记者一茬接着一茬,一个比一个难对付,找各种事,不从你身上薅点什么不会罢休,应付记者耗费了他们相当大的精力。

  这是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他当家的企业年产值百亿。我对记者“骚扰”企业也时有耳闻,但听到他把记者说成企业“最大的困难”,还是感到意外,不过也知道,他说的是他真实的感受,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记者曾被称为“无冕之王”,其社会地位何其尊贵,现在却常沦落到贼盗之流(“防贼防盗防记者”),短短20年左右,何以发生天壤之别的落差?

  今天又传来消息,上海警方日前破获一起特大新闻敲诈犯罪案,21世纪网主编、副主编等8人被抓,他们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案涉数十家企业。该案掀起舆论新一轮对记者无良的讨伐之声。

  过去这些年,记者队伍里出了很多败类,这是事实。他们就是带坏一锅粥的那粒老鼠屎,全体媒体人都要为他们的丑行埋单。随着反腐工作的全面深入,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清理整顿也在铺开。相对于官场反腐,对媒体业的整顿显然更容易,见效会很快。

  我相信,中国的媒体队伍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变得干净起来。我担心的是,因为记者形象的全面恶化,一些人及机构对舆论监督的抵触、干扰、破坏、对抗甚至打击报复,获得了道义正当性,很可能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现在是信息爆炸、真假和是非难辨的时代,尤其需要有良知、有专业精神和水平的记者去探寻真相、呈现真相。这样的记者毕竟比那些败类多,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媒体人的整体进步。记者监督的往往都是或有权或有势或有钱的人,他们手里本就有丰富的资源,来逃避监督,如今若又获得道义上的优势位置,这对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是非常有害的。

  媒体应代表社会的良心,是舆论的法庭、公平正义的监视器,记者没什么权力,但责任却很重大。记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是一个社会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之一,这需要社会对记者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职业荣誉感正在大范围垮塌,调查显示,医生、教师、公务员等等,都不愿意子承父业,重建职业荣誉感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其中,记者的职业荣誉感重建应该首当其冲。(作者是环球时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