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路”精神 回溯峥嵘岁月——新华社记者“同走进藏路”采访团莅兰采访

15.09.2014  19:37

      9月10日至11日,由新华社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启动的“青川藏公路60年,同走进藏路”采访团,在兰州采访了“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子女,并参观访问了慕生忠将军故居。

      1954年5月11日,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慕生忠将军,率领14个运粮的工兵,集结了1200多名运粮民工来到格尔木河畔的一片荒原上,仅凭一把把铁锹、十字镐和铁锤开始了艰难的筑路历程。

      在长江源头沱沱河,慕生忠让人用绳子拴住自己跳入冰冷刺骨的激流中,测量水位;在高寒缺氧狂风冰雪拍打下,慕生忠同大家一同抡大锤,撬顽石。他们以英雄的气势、战士的豪情,苦战雪域高原,征服昆仑天险。

      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穿过可可西里,翻越风火山、唐古拉山……跨过通天河、沱沱河……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7个月零4天,终于使通往西藏的“天堑”变为“通途”。1954年12月15日,2000多名筑路英雄、100台大卡车,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终点拉萨,1300公里的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采访团一行在兰州公路管理局以“将军与天路”为主题,对慕生忠将军的部分子女进行了采访,并在省第二干休所参观访问了慕将军故居,回忆了慕将军生前的点点滴滴。

      幕生忠将军生活过的小二楼里,陈设简单质朴。将军的遗像和老伴的遗像并排摆放着,修路时的大多物品已陈列在格尔木纪念馆中,只有几样将军穿过的衣物、用过的地图、读过的书籍似乎还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将军的小女儿慕翠峰告诉记者,那一年慕生忠将军率队到达格尔木时,那里还是茫茫戈壁中的一片荒滩。当一位筑路战士问将军,格尔木在哪里时,将军将铁锹插在地上,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的帐篷扎到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将军逝世。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子女们将他的骨灰撒在了莽莽昆仑。昆仑山接纳了他,接纳了把毕生献给昆仑山的筑路将军。

      青藏公路见证了慕生忠将军的传奇人生,更给青藏人民架起了连接内地的“彩虹”。60年来,这条在世界屋脊打通的公路,被 藏族 同胞称为:“地上的长虹,幸福的金桥。”慕生忠将军也被尊为“青藏公路之父”。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说:“此次采访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慕生忠将军,对将军的崇敬之情更深了一层。

      新华社驻西藏分社记者范世辉说,“做记者十几年来,采访过很多事,听过许多感人的故事,也看了不少的书,但都没有这次听了将军的故事令人震撼,我都流泪了。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书写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交通运输新篇章,交通运输部与新华社组织了“青川藏公路60年,同走进藏路”采访团,组织记者沿着青藏线、川藏线国道318线和317线展开行进式报道,深入发掘和宣传进藏公路建设、养护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人物,向全社会展示“两路”精神的生动内涵,反映川藏、青藏公路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采访“青藏公路之父” 慕生忠将军的子女,凭吊将军故居,是此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

(段兰芬  王笃宽)

关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和省政府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域名结构,自2019年3月8日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为jtys.交通运输厅
厅投融资办安排部署2019年交通投融资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近日,厅投融资管理办公室按照省厅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