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坟地“瘦身”记:散坟搬迁节地千亩 墓园变花园
中国兰州网4月5日消息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地葬、生态葬,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江苏省,不少地区修建骨灰集中存放堂,比原有的传统安葬方式更加节省土地。花园般的公墓,破解了以往乱建墓、乱安葬的困局。
此外,树葬、花葬、江葬等不留骨灰的生态葬也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目前,南京市有近万名逝者采用生态葬。
清明时节,祭扫逝者。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传统的安葬方式对我们的墓地资源提出挑战。节地葬、生态葬等新型安葬方式,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
墓园变花园,散坟搬迁节地千亩
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九,江苏张家港市锦丰镇三兴片区的黄老太带着儿女来“永安园”扫墓。
“永安园”是当地镇级公益性骨灰堂,黄老太老伴的坟墓原来就在自家屋后的自留地里,去年冬天响应政府号召将其搬迁到了骨灰堂里,今年清明是全家第一次到墓园扫墓。在来时路上,黄老太还一直跟儿女们念叨:“你爸迁坟的那天,我生病下不了床,也没去那个骨灰堂看看,心里一直不稳当,担心他要怪我……”尽管儿女们安慰她,她还是抑制不住情绪,偷偷掉下了眼泪。
然而,当黄老太走进“永安园”的一瞬间,她怔住了,不住回头问搀扶着她的儿子:“小华,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呀,这是放骨灰的地方吗?这可真像个大花园啊。”儿女们都被老太太给逗乐了:“妈,这下你放心了吧,我们是把爸爸搬进公园了。”
黄老太将信将疑穿过一条长长的思念廊,进入一幢三层高的楼房,看着进门处大气的玄关、洁净透亮的地砖、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盆景,心中还是不相信。直至儿女把黄老太带到了老伴的骨灰存放架前,她才确信。简单祭拜后,黄老太缓缓地在长廊边的石凳上坐下:“老头子啊,你住在这里我放心了,看看这里的花、这里的树,哪比花园里差啊,怪不得村里的人都把祖坟搬这里来了呢。”黄老太又转向儿女叮嘱道:“我走了以后,你们也把我送这里来,这地方我看着舒服。”
相比于传统的墓葬,这种集中存放骨灰的节地葬节约了大量土地。张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孙海介绍,该市从2007年起就推行节地生态葬,兴建了17个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实行散坟整治搬迁。目前全市散坟整治搬迁率已近100%,节约土地1200余亩。此外,该市在散坟整治搬迁中,还实行三代以上骨灰集中深埋,在经营性墓区和部分公益性骨灰堂开辟生态葬专区。
破乱葬困局,建好公墓做好服务
乱埋乱葬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一大原因。
2002年,常熟市梅李镇投资千万元资金,利用长江边无法农耕的江滩,建成了占地265.5亩,墓穴5.9万个的思亲苑公墓。公墓有38个花坛葬区,两幢三层高的骨灰存放堂。思亲苑建成后不久,该镇居民糜先生从未见过的祖先和爷爷、奶奶就成了第一批“搬迁者”。
“要是在前几年,农村人接受不了这样的方式。”糜先生介绍说,思亲苑绿树成荫,平坦的水泥甬道、格子化的墓穴,潮涌的泥土里还带着长江里特有的味道。祖父母几十年来葬在乱坟堆里,如今在这里有专人管理,路脏了有人扫,草长了有人拔,比之前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