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税收故事

04.03.2015  11:02

  有一种缘分,简简单单,有一种感受,有苦有乐;有一种经历,如影随行。随着时光的流逝,暮然回首,难忘的岁月中留下的是记忆深处的税收故事。
  199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那年我刚刚中专毕业,也刚刚十八岁,尚未摆脱学生的稚气,就被分配到了阿克塞县地方税务局工作,从此与“税”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税务人员,我的喜悦之情久久难以抑制,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脚踏实地把工作干好。因为我学得专业是财务与会计,我也就分到了矿区税务所担任税收会计。当时所里有4名干部,那时因为培训少,所里有着“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传统,所里的同志们都带过我。所长告诉我,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一个一个将税收知识和业务技能往下传,完成新老交替,业务交接的。这种“传、帮、带”的方法很实用,通过这种“在干中学、学中干”的老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从开第一份税票到熟悉各项税收业务,很快锻炼成长起来。
  在矿区税务所工作的那段时间不是太忙,但很充实。那时矿山企业户数也不多,都是石棉企业,我和其他同志一起上矿山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石棉生产和出境数量,为税款的征收提供可靠依据,那时候石棉企业遍布全酒泉市各个县市,酒泉市地域宽广,最远的金塔县离我们这将近有五百公里,那时候交通极不便利,为我们收税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县局积极想办法,经多方沟通协调,将石棉货运单的领购、缴销交由县局来办理,实现了以单控税,杜绝了税款的流失。
  那时我们还是手工开票,每一个税种都要按入库级次开具,有时一户企业如果收五、六个税种,就要开具十多份票,为了保证税票不开错,在开票之前要将所收的税按级次计算好,保证分毫不差后才开票,那时候除了大额税款开支票交税外,都是现金交税,进账时还要排很长时候的队。
  1997年以后我们推行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地税事业开始突飞猛进。骑车收税、手工开票的日子成为了历史,税收信息化在飞速发展,计算机、打印机、综合征管软件成为了我们工作离不开的“新式武器”,税收管理从“小米加步枪”变成了“科技加规范”。每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室里,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查询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硬性征收,强行缴纳”已被依法治税取代。
  今天,“税收、发展、民生”这六个字让共和国的纳税人在春暖花开时节又一次从容、自信、温暖的绽开笑颜。2006年国家废除屠宰税和全面取消农业税,宣告我国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就业;提高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促进农牧民增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使千百万纳税人得到实惠。
  地税事业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成为税收发展的主旋律。窗外,楼变高了,脚下的路也越来越宽了,城市的面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优美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静静的思量,不禁会勾起那些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想起很多很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税”月如歌,我与税收共同走过十八个春秋。经历了税收发展的历程,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分享到了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体验到了社会和谐的甜蜜美满,但是,最难忘却的还是。
 

阿克塞县地税局 杨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