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温暖心灵的记忆离我们太远---追忆红色医生李贡

09.03.2015  19:18

   中国甘肃网3月9日讯 (通讯员 李正安)3月份,大家学习雷锋精神的月份,在深入开展“重温雷锋精神,追忆榜样足迹”主题活动之际,作为一名玛曲的宣传干部,我想到了我听到的和雷锋同时代,但发生在玛曲草原上的感人故事。带着这丝听到的记忆,我翻开了玛曲县志,寻找到了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的主人公----红色大夫李贡。

  李贡(1929~1959年),别名宁凯,又名国华,男,汉族,兰州市城关区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兰州卫生学校,同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玛曲县卫生所医生兼所长、玛曲县欧拉公社医生、洮江县卫生院副院长。

  1954年夏,李贡从兰州卫校毕业后,来到了甘南藏区的玛曲草原工作。这里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且不说那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和高山缺氧反应,就连吃饭、行路、说话等,都成了一道道要闯的难关。李贡下定决心,发誓要在玛曲草原上生根开花。李贡在甘南短暂的5年里,始终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跑遍了玛曲草原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深入帐篷、牧场给牧民群众巡医治病,驱走了无数藏族群众身上的病魔。

  1955年夏,玛曲欧拉草原发生了一次斑疹伤寒,十几位藏族群众昏迷不醒。李贡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抽自己的鲜血给病人输血,拯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藏族兄弟,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民族团结友爱的赞歌。牧民们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李曼巴,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了。共产党派来的曼巴确实好!”

  1955年冬天,欧拉尕日科草原发生火灾,女牧民曹加固救羊群被大火烧伤右臂,曹加的丈夫看到伤势很重,就牵上羊去求神拜佛,结果被喇嘛将“法水”喷到伤口,引起感染发生恶性溃烂后,曹加才到欧拉卫生所就医。李贡接诊后,因缺乏必要的药品,经多方治疗仍然无效,便动员曹加进行本体植皮手术,遭到拒绝后,他自己最后决定为曹加进行异体植皮手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李贡毅然决然地亲手将自己腿上的皮肤剪下四块,又亲手移植给曹加身上。不久,曹加溃烂的伤口经过新皮肤刺激逐渐痊愈。曹加一家感慨不已,逢人就说:“李曼巴(医生)把自己身上的肉都都舍得给我们藏民,共产党的曼巴才是我们真正的大恩人”。

  相传,普渡众生的佛,为救一只鸽子,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了那只捕鸽的鹰,这是佛教传说。然而,在半个世纪前的玛曲草原上,李贡早已用自己的血肉密切了党与藏族人民的联系,草原上到处传说他的事迹,藏族人民称颂李贡是“毛主席派来的好曼巴(医生)”。

  李贡曾作为医疗卫生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和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是甘肃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12月,李贡参加慰问野外工作人员代表团,赴刘家峡慰问时不幸失足溺水罹难,时年30岁。

  他逝世后,中共甘肃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命名为“红色医生--李贡”,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李贡的共产主义精神。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高健君在追悼会致词中说:李贡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树立了不朽的典型。李贡同志的一生,生动地反映了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成为甘肃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他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李贡同志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甘肃省副省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黄正清(藏族)在致悼词中表扬了李贡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的精神,他说:李贡同志将永远活在藏族人民心里,永远鼓舞着藏族人民前进。

  1960年7月,国家领导人谢觉哉老人为《红旗手杂志》编辑的“红色医生李贡文艺专号”上满腔热情地歌颂道:

  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生!

  甘南的藏胞对李贡这样称呼。

  这称呼包含着无限的信任,

  这称呼表示出最大的光荣。

  无限的信任不能轻易得到,

  最大的光荣不是垂手可得。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留给藏民对汉民的怀疑和隔阂,

  年轻的医生医治了人的疾病还医治了人的心灵。

  今天我怀着对李贡医生无比的崇敬之情,再次掀开那段几乎让我们忘却的记忆,就是因为在半个世纪前李贡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阐释了爱岗敬业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让我们怀念李贡,记住他,别让温暖心灵的记忆离我们太远。因为时下我们需要散播这样的正能量。让李贡的典型事迹激励我们当代的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发热、发光。

  为凡人善举点赞

  德以劝善,善以养德。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点赞凡人善举,激发平凡人的“热效应”。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推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路对头,效果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凡人善举令人感动,常有一些“平民英雄”让人肃然起敬。这种“点赞善举、关爱好人”的行为是导向、是激励,使平凡百姓的善举义行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网络持续讨论的话题、街坊广泛传诵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的一团团暖流、城乡文明的一道道风景、社会发展的一股股正能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点赞凡人善举,看似小事一桩,不过举手之劳,却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办法。社会是由众多平凡人、普通家庭组成的,平凡百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他们的言行举止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凡人善举发端于百姓、植根于生活,亲切可感、真实可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鲜活典范,因而更容易感动人心、引发共鸣。

  为凡人善举点赞,在生产生活中确立道德标杆和价值取向,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氛围。只有让凡人善举得到正反馈,让好人得到好报,让感动化为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地入心,内化为人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观碰撞更加激烈。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戮力同心的民族精神,而且需要向上向善的公民品德。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只有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养成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各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激发人们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才能有效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提高民族的道德素养和社会的道德水准。点赞凡人善举,正是通过大力颂扬群众中蕴含的优良品德、先进思想及感人事迹,激励人们参与道德实践,引导社会形成道德认同,使新风正气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如果把凡人善举比作水滴、润物细无声,那么,点赞和学习凡人善举就是汇聚水滴成江海、形成改变世风人心的道德潮流。善举虽小却显大德。无论戍边卫国、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扶贫济困,还是尊师重教、敬老爱幼、恪职尽责、守信笃实,都能汇聚和彰显民族的道德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就能让善行义举积石成山,成为中华圆梦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