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邓家花园
兰州市广武门水车园小学边上有一个叫邓家花园的地方,那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的故居,现在属于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3年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先生购置了仰园。新中国成立后,为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办公兼居住的地方。
邓家花园内有假山、池塘、照厅、佛堂,花木繁茂,山环水绕,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室内布局简朴,但也古朴典雅。
山水都含情,草木皆有意。云走霞飞,潮起潮落,邓家花园也见证了世事变迁。
我辈无缘结识邓宝珊先生,但父亲有幸在1958年秋天来兰州求学时,由我们民革老党员、老艺术家马天成老师带领,手持家人张凤翙先生(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陕西首任督军,解放后任陕西省副省长)书信来到邓园,拜会老省长。邓宝珊先生比我祖上张凤翙先生小13岁,但他们同是中山先生信徒,怀揣救国为民,天下为公的思想,在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为秦陇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当父亲来到邓园中,作为晚辈得到了老人的热情接待。老人和蔼可亲,握手有力,手掌绵软。老人家询问父亲学业,鼓励家父努力进取,学艺先学做人。老人后来还留父亲吃了顿便饭,并请家人带父亲参观后花园。上世纪90年代我与父亲在邓园参观时,父亲便向我提及在园中吃梨玩耍的事儿,我对邓宝珊先生的好感徒增。
虽然我无缘面识邓宝珊先生,但邓家花园却是我儿时常去玩耍的地方。幼时悄悄入园中,偷鸟蛋,打梨吃,防空洞中躲猫猫,气得看门大叔哭笑不得。邓园中后园子的梨花开了,梨好甜啊。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现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时值爱国民主人士邓宝珊将军诞辰120周年之际,与两代民主党派成员重游邓园,共忆老省长,百感交集。站在邓园仰视参天古树,借用毛主席诗词表达我此时情怀:“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我曾有幸随父拜访了邓宝珊的贴身侍卫副官张润民老先生,张老为我讲述了一些他追随邓宝珊先生的逸闻趣事。邓省长是一代儒将,秦腔票友,秦腔唱得很好。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但他刻意求知,谦虚自处,雅好诗文、戏剧、书画,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因而能广交当代名人、雅士,切磋交流,相与往还,所获墨宝较多。
从1950年1月开始,将军长期担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等职。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于是振奋精神,愿为改变桑梓面貌献计出力。在邓省长任职期间,尊重党组织的意见,与党内干部真诚相待,密切合作。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体察民情。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他以事实为依据,向中央如实反映甘肃饥荒的真实情况和严重后果,力促形势尽快扭转。他广交朋友,与党政军各界广泛联系。他十分重视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友谊,处处以诚相待、礼贤下士,为统一战线和社会稳定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邓宝珊先生生前曾说,我是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可以说是生于忧患,也饱经忧患。邓宝珊先生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作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是1948年底平律战役时期,高瞻远瞩,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来往斡旋于我军和北平傅作义之间,最后以傅作义全权代表的身份,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为保卫北京这座历史文化都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国后,邓宝珊先生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省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68年11月27日卒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