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兰州城关教育人的梦想之路

10.09.2015  11:20

  原标题:碧云深处共翱翔

  ——记城关教育人的梦想之路

  乐学课堂

  体操表演

  足球进校园

  孩子们的合唱季孩子们的合唱季

  校园管乐队

  京剧进校园

  绘画竞赛

  前言:

  “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意即把一个真正的人牵引出来,塑造出来。《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有着精辟的诠释---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所谓“育,养子以作善也”。因此,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之重,在时代叩问每个人梦想的今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我们的梦想也就成为了中国梦最具未来影响力的部分。因为,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以知识的力量改变人们未来的人生走向,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的理想,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兰州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全区常住人口130万人,流动人口约50万人。城关区属学校83所,包含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58所,幼儿园10所,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有74561人,在职教职员工4736人。

  近年来,城关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着力打造全省教育最优化城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近三年来,在2011年接受国家“两基”复评的基础上,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作为新的工作主线,强化政策支撑,加大经费投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在全省率先推进多种模式办学、学区化管理改革、现代化学校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教师和干部交流、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民办学前教育“以奖代补”等“六个率先”,着力破解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培养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创建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打造城关教育品牌,创办西北一流教育,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信息化建设、阳光体育等多项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2014年成为全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区教育事业已走上快速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道路,“让所有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的城关教育价值追求得到了初步实现,为每个孩子插上了实现自己“中国梦”的翅膀。

  心清闻妙香

  ——风清气正

  立德之路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就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教育的全部生命。因此,风清气正是城关教育人踏上梦想之路的根本!

  积极推进“三师一建”党建品牌

  提升师德师风社会满意度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教育优质化和现代化是城关教育人一直的追求。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城关区以“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三师一建”活动重要批示精神的基础上,教育人积极延伸和主动拓展“三师一建”内涵,以“1054”工程深化“三师一建”活动品牌。

  首先,着力推进“十个一”活动。即推进一个载体——“五服务、六走进、创四优”活动,一个规范——《城关区教师从业规范二十条》,一个承诺——师德承诺书,一个论坛——城关区“苏雁芝教育思想”研讨暨师德论坛,一个巡讲——“最美教师”、“最美教职工”学区巡讲,一套制度——完善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一个评议——家长、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议,一个活动——教师节评先选优活动,一个文集——一部教研成果集,一个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作风效能督查,从正面引导和加强监管两方面入手,“铸师魂、树师德”,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全面实施“五项机制”。以“强师能”为出发点,落实选优机制,选聘、引进免费师范生等优秀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行交流机制,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实现全面交流,激发队伍活力,促进师资均衡;落实培养机制,推进“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发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培训机制,按照“内外相连、上下联动、五级贯通、区校为本”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促进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强化激励机制,实施班主任、名班主任、名校长等津贴制度和教师安居工程,不断提高待遇,为教师爱教乐教创造物质条件。

  再次,全力开展“四个创建”。将“四个创建”作为丰富城关教育内涵、提升城关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通过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创建“平安校园;实施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工程,推进“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活动,创建“文明校园”;坚持素质教育,个性办学,创建“特色校园”;建立现代化学校制度,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创建“现代化学校”。“三师一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了促进师德师风水平、教学业务水平不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积极创新载体提升服务品质

  “五服务、六走进、创四优”主题实践活动,是“三师一建”品牌的主要载体,活动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五服务”为宗旨,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走进”为方式,以争创优质教育、优质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创四优”为目的。活动开展做到了长效化、常态化,明确了教育立德树人、服务为本的导向,促进了教育与社会之间、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班子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力助推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营造了教育发展的和谐氛围,最终使学生受益。切实推动了系统作风转变和服务能力提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同志前来调研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断强化行业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教育行业保持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后制订印发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细则》、《约谈制度》、《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有力制度。在财务管理、职称评审、评优选先等重点环节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全面开展约谈工作,层层传导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各校(园)均设立纪检委员,教育局也专门成立了纪检监察室,面向社会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常态化监督,定期不定期从纪律、效能、作风等方面对系统各单位进行督查,有力促进了教育系统纪律作风、效能水平的提升,为教育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江碧鸟逾白——强化保障责任之路

  阳光有照耀大地的责任,雨露有润泽万物的责任。责任是一种勇于承担,有所作为,它来自人的灵魂深处,它是这个世界弥足珍贵的东西,它更是城关教育人踏上梦想之路的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

  近三年以来,城关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增量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意见和办法,区教育局配套制定了《推进“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等28个实施意见和方案,特别是制定了《城关区教育局办事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从优化服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师资均衡配置、薄弱学校倾斜等方面对全区教育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政策聚合效应日益凸显,为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支撑,为今后一个时期城关教育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强化硬件保障

  近三年来,按照“薄弱学校优先、农村学校优先”的思路,先后实施学校改扩建、“还地于校”、新建、租赁办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六大工程,大力扩充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一是推进改扩建工程。全区累计投入2.3亿元,实施了18所学校12.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建设,新增面积8.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957个,教育资源不断得到扩充,D级校舍危房全部消除。

  二是逐步推进“还地于校”工程。增加金塔路小学、宁卧庄小学2所学校操场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五泉小学等3所学校“还地于校”项目,预计扩大教育用地面积近2200平方米。

  三是实施学校新建工程。新建3所学校幼儿园(伏龙坪幼儿园、青石幼儿园、雁东路小学二部),新增办学面积5000平方米,新增学位600个。协调划拨雁滩金地花园南侧19.14亩教育用地,加快推进刘家滩、骆驼滩共约48亩教育用地划拨工作。

  四是实施租赁办学工程。创新方式,租赁民办文兴学校校舍等3处设施,新增办学面积8500平方米、学位1215个,有力缓解了人口密集新兴地区就学问题。

  五是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4892万元,为所有学校更新配置了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等设施设备,区属学校设施设备配备水平超过省级标准,达到全省一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

  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累计投入1亿多元,学校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校校通”和“班班通”网络建设全面实现,今年又建成一批录播教室,以信息化手段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实时共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接近西部一流水平。

  强化安全保障

  制定出台《城关区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城关区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在全区和各校成立安全管理办公室,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机制创新。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安全管理模式,实行安全员包片区、包学校责任区制度,建立“黑园”“黑校车”举报机制,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安全管理机制,一批安全隐患突出的办学机构被依法取缔。

  加大安全投入。投入近200万元,实施校车安全工程,为农村边远学校配置专用校车,同时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开通公交校车专线3条,实现了农村校车服务全覆盖;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了校园安全“云平台”建设,实现了各校园各区域无缝隙实时监控、及时处置;全面完成校园警务室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学校直饮水工程全覆盖,校园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山青花欲燃——机制创新奋进之路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通过探索多种模式办学改革,五大机制的创新,为推动城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更为城关教育人追逐梦想开启了奋进之门。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机制

  2014年,城关区按照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相关精神,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为着眼点,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多种模式办学改革和学区化管理改革。

  一是探索推进多种模式办学综合改革。实施了“集团联盟共进,双十协作帮扶”工程,组建教育集团1个、教育发展联盟4个、教育发展协作体10个、结对帮扶学校10对,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经验、教学模式、优秀师资等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在实践中,各共同体积极有序开展各种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各学校的共同进步,特别是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在教育质量、学校管理、课堂改革、社会声誉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二是深化学区化管理改革。城关教育局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促进管理重心下移,赋予了学区统筹安排人、财、物和教学教研交流的权利。建立了局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联系学区的工作机制、学区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和学区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学区化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学区内校际交流,各校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个体发展为组团发展,各学区均已形成强校引领、校际联动、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健全教师队伍发展促进机制

  近三年,城关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城关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建立并完善“选优、交流、培养、培训、激励保障”五大机制。

  一是选优机制。累计选聘、引进免费师范生、全日制研究生等优秀

  人才254名,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全区教师总人数的近96%。

  二是交流机制。2014年率先在全省启动教师交流工作,两年共交流教师516人,占教师总数的11.6%;同时,大力推进学校管理队伍交流,两年共交流正、副校长94人次,交流中层干部121名,实现了“学校人”向“学区人”、“系统人”的转变,全区师资配备合理,渐趋均衡。

  三是培养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率先在全省实施“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培养一大批城关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引领“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千名班主任发展共同体”辐射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目前,27位“名校长”、79位“名师”、20位“名班主任”、262位省市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跨校带徒的阶梯式人才培养系统已初步建成,优质师资实现快速扩充。

  四是培训机制。强化高端培训、区本培训和校本培训,构建了多渠道、宽领域、全覆盖的师资培训体系。先后组织校长、中层干部、名师和骨干教师600余人次赴华东师大等教育发达地区以集中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参加高端培训。组建名、优、特、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本土专家团队,引入华东师大教科院、江苏名师访问团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以名师论坛等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区本培训。多频次、多元化开展校本培训,培训率达100%。

  五是激励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班主任、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师、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制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将班主任、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师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800元、1000元、800元。2015年城关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拿出1200万元设立教师奖励性绩效,普通教师每人每月增加220元,班主任在每人每月3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00元,同时启动实施了教师安居工程,努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五大机制的实施,有力助推了师资队伍优质发展。目前,城关区已培养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特级教师9名,省园丁26名,陇原名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71名,金城名班主任5名,金城名师7名,市级骨

  干教师211名,区级骨干教师665名,造就了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教学领军人才,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创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保障机制

  2012年以来,制定并实施了《兰州市城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思路,完善机制,逐步创建了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新途径。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学前教育网络化管理模式,成立了12个幼儿园学区和13个民办托幼机构协作体,区域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全部纳入网络化管理,通过公办园示范引领、中心园优质带动,做到了引领全辐射、监管全覆盖,有力推动了民办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率先在西部地区对民办托幼机构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四年来累计投入2982万元,先后对350所次的民办托幼机构实施“以奖代补”,奖补面达到100%,极大地提高了民办托幼机构的普惠覆盖率,整体提升了民办托幼机构规范办园的水平。“以奖代补”政策的有效实践,使城关区作为全省唯一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级攻关课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研究》的项目区。

  三是创新办园方式。率先在全省建立“街道幼儿托护点”模式,目前由各街道审批挂牌165家街道幼儿托护点,经教育局备案后挂牌服务,有效规范了小型民办托幼机构保教行为,同时满足了流动人口及弱势群体子女安全入托需求。目前,城关区已建成省级示范园6所,分别占全省、全市的12%和50%;市级示范(省级一类)和市级二类园33所,占到全市的41%。基于学前教育的普惠优质发展,城关区教育局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舟曲县“重建更美好”早期教育项目单位,省教育厅以城关地区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为主组成唯一一支省级学前教育技术支持团队,城关区已站在了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优化教育科研提升机制

  教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和支撑作用。城关区依托“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以深化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积极推进承担的甘肃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借鉴中英项目经验”研究项目,立体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方式、策略的转变,以听课指导、联片教研和专家讲座活动为抓手,在全区整体推进“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引导学校通过加强借鉴、因地制宜开展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和作业模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仅2013、2014年,全区共有335项立项课题通过省、市鉴定,有1805人次在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222人次,从获奖数量和级别来看,城关区教育科研综合实力已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有力助推了城关教育的优质发展。

  百草竞春华

  ——素质教育多彩之路

  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城关区在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各类教育活动为平台,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会多种资源,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多彩之路,而这样的多彩正是城关教育人梦想之路的终极目标。

  现代化学校和特色学校建设

  2014年,以加快城关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关教育品质为着眼点,率先在全省开展现代化学校和特色学校建设,并确立了2020年建成现代化学校32所、2018年创建100项特色项目学校的总体目标。现代化学校建设就是推进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师资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和素质培养的全面现代化,从而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特色学校建设就是鼓励学校以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教育科研等项目为抓手,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2014年投入250万元建成了民主西路小学和畅家巷小学2所现代化学校,打造了24所特色项目学校,硬件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达到地区前列。今年4所现代化学校和不少于15所特色项目学校建设正在有力推进。

  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破解农民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城市低收入群体子女同城化难题,率先在全省开展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城关区投入1412万元,高标准建成29所社区学校少年宫,在课后及双休日、寒暑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参与经典诵读、舞蹈、航模、书画等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主题活动提供平台。目前,全区各类活动科目达611项,参与学生达到8万余人次。这一工作得到了刘云山同志等中央及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先后承办了全市、全省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并做经验交流推广。

  学生文明礼仪培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融合,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工程,是城关教育的一大创举。制定出台了全省首个“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分阶段分重点培育学生仪表礼仪、餐饮礼仪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活动和“十大公益行动”每月一主题活动。成立全省首支“文明小使者”队伍,面向社会开展了爱心帮扶、环境保护等文明志愿服务。每月以学区为单位开展“小手拉大手”成果展示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小手拉大手、带动身边人、共创文明城”的热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系列报道。城关区委书记王宏同志所倡导的“让学校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标兵,教师成为文明礼仪的楷模,家长成为文明礼仪的表率,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使者”的目标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学生与市民文明素养实现了双提升。

  科技创新教育

  城关区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以及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增长点,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推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教育“飞天计划”,累计投入700余万元,采取自建、联建等方式建成11处学生科普教育及综合实践基地以及10个学校体验式科技馆,建成了一批市、区级科普示范校。开齐上好科学课,常态化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爱科学月”等科普教育活动。建立了区级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团队,先后举办5届城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学校参与国际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了十多个国际级、国家级大奖。目前,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城关区的孩子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孩子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体育艺术教育

  青少年文明健康、体魄强健、热爱生活、充满活力,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城关区坚持育人为本理念,着力推进体育艺术教育工程,不断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全面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开齐上好体育课,普及化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各类单项体育比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创造了良好条件。以艺术类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体艺2+1”项目、“班班有歌声”、“小乐器进课堂”活动为抓手,以全区、学区、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不断提升美育水平,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实现稳步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各校园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体育艺术比赛,获得多项荣誉。先后打造省级“快乐校园”4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12所,市级“艺术特色校”9所,“兰州市教育飞天艺术团”学校3所。城关区体育艺术教育的浓郁氛围和深厚积淀,正在为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实现全面发展加油助力。

  城关教育的荣誉

  近年来,城关区先后被国家及有关部委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国家级课改实验校本培训基地、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区)、全国“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县(区)和全国文体活动示范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课改实验先进集体、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县(区),全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优秀组织奖,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普教育优秀组织奖,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高远的梦想,是理想和信念的投射,它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这种力量将引导我们聆听心灵深处真诚的声音,去唤醒自我,去寻找终极的价值支撑与神圣的意义归属。兰州市城关区正在以“缩小差距、均衡资源、丰富内涵、提升质量”为主导思想,打造城关教育品牌,致力创办与省会城市中心区地位相匹配的西北一流教育为目标,并愿借这“梦想的力量”,冲天飞去,让师生共同翱翔在教育的“碧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