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逢节必禁”成为一种制度

03.06.2014  22:28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记者今日在北京各大商场发现,往年摆在商场和超市货架明显位置的高档粽子礼盒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散装粽子,而热衷于在节日里倒“礼品券”的黄牛们也无事可做。(2014年06月01日来源:工人日报)

  高档粽子礼盒难寻踪迹,与端午节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清廉过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专题,专门开设举报窗口,欢迎广大群众对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节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有很大的关系。

  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并且“逢节必禁”,对于公然违纪者,实名通报批评,处以党纪国法等相应处分,中央严格落实反“四风”要求,群众拍手叫好,于是各种高端节日消费难寻踪迹,消费回归理性,“黄牛们也无事可做。”

  不正之风的改善一方面来自中央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来自中央领导身体力行,上行下效,也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这方面示范效应,在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

  据《尹文子?卷上》记载:“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说的是从前,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去纠正它,他穿衣服不穿高价的丝织品,吃饭也绝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人们便都穿起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饭来。

  这个典故正是说明一个道理:“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这说的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对群众发生影响,关系到时运人心。

  可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终究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我们共产党人能否走出这个周期?毛主席在六十多年前,就给出肯定的答案了!

  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民主和制度建设。

  我们要为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纠“四风”的做法给予积极评价。连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提前下发通知等方式,早打招呼,严明纪律。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派出工作组开展明察暗访,严查顶风违纪者。

  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不能将为民务实清廉和“反四风”的注意力只集中到节日这个节点,要将它扩大到日常工作的分分秒秒,并保持常态化,持续地保持高压,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使之不能为、不敢为,才会做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