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肉菜更安全 你来出金点子

21.05.2015  04:19

我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已实现关键流通节点全覆盖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是国家商务部的“一号工程”,也是事关肉菜食品安全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目前,我市已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428个节点的建设任务,并全部投入运行,实现了全市肉类蔬菜关键流通节点的全覆盖。但在项目运营中,全市试点节点企业的追溯系统使用率、信息上传率普遍不高。如何让民生工程更得民心,市商务局联合本报面向市民征集“金点子”,如果您对肉菜追溯体系的运行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通过本报新闻热线4286666、商务局办公电话8825439表达观点、建言献策。

    全市已建成428个节点

    据市商务局统计,我市试点项目于2012年3月份正式启动,分两期建设。一期在近郊四区及榆中县建设了247个节点,二期项目于2014年4月份启动,增加了181个节点。整个项目包括:市级系统监管平台,机房,涉及三县五区的15个畜禽定点屠宰企业、4个蔬菜批发企业、34个标准化肉菜市场、28个大中型超市、30个高原夏菜产地批发、13个冷库鲜冻肉批发、3个产销对接企业及所属101个肉菜专卖店、200家团体消费企业等9类428个节点、1046个摊位。目前,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实现了全市肉类蔬菜关键流通节点的全覆盖。

    实现肉菜安全无缝隙监管

    “现在我们每天营业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经营户上柜的肉类蔬菜进行查验、登记,再由专人录入系统,上传到肉菜追溯体系的平台上。”静安门菜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这道程序后,经营户才能入场开始每天的经营。

    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肉菜追溯体系使以前的“常规检查点监管”变为现在“网络系统链监管”,实现了肉菜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经营户不出票据消费者不知索要

    肉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是建设肉菜追溯体系的目标。但记者在多个菜市场走访发现,已经建成的追溯体系主要功能还仅限于称重和计价。软件开发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缘于经营户习惯了手对手交易模式,卖肉卖菜自己只管收钱,没有提供小票的习惯。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甚至不知道索票,使得全市试点节点企业的追溯系统使用率、信息上传率普遍不高。

    “目前,我市肉菜追溯系统除了现场查询机外,已实现手机、网站等多种渠道查询,但所有的查询方式无一能离开溯源小票。”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志强表示,“建肉菜追溯体系是为了百姓的食品安全,用追溯体系的主体是每天进入菜市场的普通市民,如何调动他们主动索票的积极性,得让老百姓自己说。所以,商务局决定开门办公,联合兰州晚报面向市民征集‘金点子’。

    “金点子”征集渠道:

    一、电话:本报新闻热线4286666、商务局办公电话8825439

    二、邮箱:[email protected]

    三、微信:在微信中搜索lzrczs添加关注后留言首席记者刘蔚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