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诚的纪念成为国家公共文化

03.09.2014  20:10

   作者:斯涵涵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甚至忘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尽管,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最久;尽管,中国军队在远东战场牵制了80万日军;尽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多万;尽管,作为最早抗击轴心国侵略的国家,中国堪称二战中最早的“同盟国成员” 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西方强势的话语权里,在长期的冷战思维中,中国的地位被严重边缘化,那段艰苦卓绝、不屈不饶的奋争史蒙上岁月的尘沙。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这个日子是中华民族值得铭记的节点,比如我们熟悉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有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日前,民政部公布了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目前公布的是第一批名录,以后此项工作将继续扩展;今年我国高规格纪念了抗战爆发77周年,明年隆重的二战纪念活动也将系列展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与升华。

  触摸抗日英烈的姓名,犹如抚摸那些跃动在抗日风云里的生命,帮助人们了解完整、清晰的抗战历史,知晓中国各个群体在抗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包括国共两党,包括海内海外炎黄子孙,也包括更广大的普通群众,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回忆中感怀,在纪念中学习,让那段惨痛的历史成为镜鉴,教育国民如何防止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告诉世界如何看清中国的抗战历史,而各国又如何为和平解决亚洲和世界当下的诸多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新的贡献。

  纵观世界,在美国、英国、法国,纪念战争的开始与结束已经形成非常强大的公共文化。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文化纪念活动中一度偏离了核心轨道,需要纠偏和反思。要让真诚的纪念成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公共文化。以国家纪念的这种隆重仪式达成共识,凝聚民心,赢得世界瞩目和尊重,回归历史的真实与价值。

  让我们牢记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牢记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斗抗击法西斯的战争历史,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充分发挥和平民主繁荣的大国作用,以一个崭新积极的、面向新世纪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