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回归慎终追远的真正意义

20.03.2015  02:59

    为了认真做好清明节期间祭祀服务管理工作,实现“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我市下发《关于加强清明节期间祭扫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负责本地区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清明节群众扫墓活动平稳有序,不发生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爆炸和因拥挤伤亡等公共安全事件和重特大事故。3月18日,市民政局召开工作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详见《兰州日报》3月19日八版)

    清明祭扫,一向都是人群活动密集的时刻,对相关部门来说,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清明节群众扫墓活动平稳有序,不发生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爆炸和因拥挤伤亡等公共安全事件和重特大事故,只是最低要求,提倡文明祭扫,提高公民文明意识,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因此,市民政局的工作会议提出,各公墓要主动为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创造各种便利条件,推出“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思念墙”等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加快树立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积极宣传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充分利用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烈士纪念活动。

    清明节之于中国人为缅怀先祖、追思故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要慎重对待长辈的丧事,追远就是要追忆去世的祖先,恭敬、虔诚,就是丧,尽其礼;祭,尽其敬。慎终追远,才是清明节的真正意义。因此,传统的清明节就有了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植树等风俗。然而,随着近几十年一些传统节日日渐受到重视,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也日渐的恢复,随之而来的也是良莠不齐,如将清明等同为上坟,把扫墓理解成焚烧祭品、燃放鞭炮等等。焚烧祭品也就罢了,但这祭品的内容也是让人醉了,烧纸钱只是传统项目,与时俱进之中还要烧楼房、烧汽车甚至烧奴仆、烧“二奶”,如此烧法,烧得乌烟瘴气,烧得祖灵不安,真正是严重扭曲了清明节的意义。更兼各种不文明现象之下,火灾、交通事故、拥挤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隐患不断,因此,于清明时节,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正是提高广大民众公民素质和文明素养的好时机。

    当然,倡导文明祭扫,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些口头宣传上。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今年清明期间,成都长松寺公墓推出“束束鲜花祭亲人,生态环保蔚蓝天”香蜡纸钱免费兑换鲜花的活动,另一方面还特别邀请书法家助阵,凡是前来求字的客户我们一律是免费提供,前提就是用带来的香烛纸钱兑换,选择用鲜花祭祀等环保的方式,书法家则可按需求题写下思念寄语、经典名句、诗词名言等等,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大众以绿色生态的方式来祭祀亲人。据说此项活动收到前来祭扫的民众热烈响应,宣传引导效果非常不错。

    清明祭扫,是一种精神文明活动。现在已经不是传统农业社会,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更节俭、更理性、更文明的祭扫表达方式,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才是让清明回归慎终追远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