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与“学”更精彩
——我省教学信息化发展二三事 |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省教育厅供图) |
5月26日,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上,甘肃展馆的展示内容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在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有着很多制约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应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撑。 2014年,我省升级后的“陇上行”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投入应用,这是一个免费向全省中小学师生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和人人通学习空间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平台中,不仅有中小学全学科的教学资源,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师助手、备课工具、虚拟实验室和英语学习系统等备授课、学习工具。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个人空间发表图片、文章、视频等,全省教师能够建立“圈子”,在“圈子”中在线交流、集体备课。 邢建颖是会宁县新庄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也是我省最早一批在平台注册并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备课、上课的教师。 邢建颖自从借助“陇上行”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就喜欢上了这个“帮手”。备课时,他先通过平台的“教师助手”下载所需教学资源,然后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再利用“备课工具”中的模板将各种资源结合在一起制成教案和电子课件。制作好了教学资源,就可以一键上传至云端,直接在课堂上使用。 同时,邢建颖在平台中创建了自己的备课本,把制作好的优质资源放进备课本,实现了从纸质教案本到电子备课本的跨越,方便了资源的查找和使用。他还在平台中创建了自己感兴趣的微课和学校教研圈子,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成果的分享。 邢老师的课堂因为借助教育资源平台变得丰富多彩,很多老师也学着他,注册了账号,开始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短短一年多时间,我省已经有28.74万名教师成为了“陇上行”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这一数量占我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95.7%。 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数学教研组长俞英存在平台上建立了“个人工作室” ,还创建了“天师附小数学备课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形成了“一人主备,集体撰写,个性化完善,最终定稿”的网络备课方式。经过一年时间的尝试,备课组完成教案100余个,上传资源800余件,备课组成员从9名逐渐增加到70多名,参与的教师也从本校延伸到了县内其他学校。 备课组这一模式在全省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目前,“陇上行”平台已有1245个集体备课主题,28.74万名教师都可以参与到集体备课当中。 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智平说:“我省由于经济、地域等原因,教育存在着城乡间、区域间的不平衡。而‘陇上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正是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不仅为农村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也成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力。” 学生学习新天地 兰州市五泉小学四年级学生玉春雨在“陇上行”平台上注册了个人空间,目前她已在空间中发表文章584篇,在网站首页“最热学生空间”中就能找到她。 在空间里,可以看到玉春雨自己编的故事、改写的古诗等等,从一篇一篇习作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小女孩习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在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电子书包”。在这个书包里,有老师通过网络布置的预习任务、课后作业等,学生需要通过电脑提前预习、提交作业,学生的所有操作电子书包都能够统计,这样为学习效果的反馈提供了帮助。 在临泽县,不仅教师、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班级空间,该县还鼓励家长开通“家长空间”。老师可以在空间中推送各类优质教学应用,学生可以在个人学习空间中进行自主学习,家长还可实现与老师、学生的网络互动。 据省电教中心主任杨晓健介绍:“我省正在尝试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模式,也就是想让教师、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有课就要“晒”出来 这段时间,“晒课”成了我省中小学教师中最热的词。“晒课”是教育部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一个环节。该活动意在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每堂课都有一位引领本地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名师,并选出在本地本校起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 正是有了“陇上行”平台备课、交流的尝试,让我省很多教师熟练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也让老师们“晒课”的热情空前高涨。 天水市麦积区麦积中心学校教师吕庚喜最近一直忙着“晒课”。别小看一堂课,但是要做成“优课”,从课堂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一点都容不得马虎。在学区磨课研课团队的多次“把脉”下,吕庚喜准备好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课件。 课备好后,麦积区电教馆的录课小分队来到学校为他进行了录制,现在这节课已经被“晒”在了国家平台上,将与全国教师一起评比、切磋。 据统计,截至6月11日,全国已有400余万名教师参与“晒课”活动。其中,我省报名“晒课”教师就有26.7万余名,“晒课”数达20余万节,“晒课”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教师参与率达98.62%,位列全国第一位。 除了利用电脑与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我省还在探索“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教师学习模式,让教师能够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此外,我省还开通了甘肃教育移动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移动端开展家校互助合作,让家长和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动态,学生和家长还可在线向专家咨询各类问题。 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资金安排、项目设计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及教育信息化薄弱学校的倾斜支持力度,提升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使管理与服务两个平台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 【说话】信息化教学关键要用起来 近年来,我省在城乡学校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就是利用网络、电脑等现代技术,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升教学,特别是农村课堂教学质量。 我省为基础教育建立了一个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小学、初中每一个学科的每一堂课都能找到相应的支持资源,老师只需要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浏览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全省各地也通过“校校通”“班班通”等形式,为学校、班级接通互联网,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 这对我省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落后,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落后,而接受培训较少、接触优质教学资源少等,正是师资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信息化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农村教师无需远行,就能与全国教师同步开展教学。 要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老师用起来。 用电脑对年轻教师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对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来说,可能就是个难题。这就需要老教师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教育部门多费精力开展培训,让新技术与老经验更好地结合起来。 设备配齐了,如果老师固守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发挥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勇于打破传统,让新资源、新理念、新方法进入课堂,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同步接受知识和信息。 新技术用起来了,还需要常态化的管理。教育部门要多组织“晒”课、交流、评比活动,让信息技术像粉笔和黑板一样,成为老师缺一不可的“助手”。 信息化教学只有用起来,影响才会越来越大;信息化带来的新资源只有融入课堂,才能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