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决策者”心存敬畏

05.11.2014  13:22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大亮点。

    官员也是血肉之躯,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决定某项决策时,总会有出错之时。不过,一旦法治手段有力、保障措施缜密,这样的决策失误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失误出现的机率就会很小。十八届四中全会循法治之轨,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并提出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可以想见,这些要求一旦落实到位,将从根本上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审慎决策,从而祛除“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走人拍屁股”的干部“三拍”顽疾。

    这是形势倒逼,也是制度补缺。颇长一段时间以来,“三拍”顽疾虽然受到各界人士的厌恶和批评,但弊病一直未能得到根治,单是见诸媒体的相关报道便有不少。比如,漯河市一名领导一时兴起、一拍胸脯,最后“拍脱”四千万元的财政损失,而且这笔损失还得由百姓埋单;安徽萧县花巨资建成的政府办公大楼,最后变成了烂尾楼,如今荒芜到可以放羊……而且,据世界银行一份估计数据,“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至5000亿元。

    “既怕领导贪污,更怕领导失误”,民间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深刻折射出社会对“决策腐败”的憎恶。而纵观这些决策失误的案例,几乎都与“一把手”决策不当脱不开关系。他们在缺乏法规与制度的约束和监管之下,往往一拍脑袋、一拍胸脯,就搞定一个重大项目。对此,甚至还不乏正面鼓劲之声:称这样的“三拍”干部是“敢想、敢试、敢做”的“三敢”干部。而且,这些决策失误的官员,别说终身负责,就是“红红脸、出出汗”,也极为鲜见。于此气氛下,“一把手”拍板决策,往往从客观到主观,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究其根源,除了法制体系构建迟缓之外,还有一度走偏的政绩考核指向。当前,一些地方经济过热,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其脱离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少数官员为出政绩而大干快上,屡屡出现“昏脑袋”的决策。甚至一些由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未经系统的科学论证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仅凭有关领导的一句话、一次毫无根据的冲动,一个所谓的“大手笔、有魄力”的主意,就草草完成相关手续、匆匆“骑马上阵”。结果可想而知,此类政绩工程,往往是“拆了房子拉开场子,剩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

    如今,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进军号角,这必将形成一股法治的催逼力,倒逼政府在重大行政决策时慎之又慎,要信息公开、让专家论证、使群众知悉,并让地方人大充分行使监督职权。如此一来,给“三拍”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使之面对重大决策心存敬畏,必然能最大限度地减缩其“自由裁量空间”,进而避免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