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座城养成阅读习惯

20.08.2015  04:03

    为期一周的时间里,15万种参展图书、近千位作家名家、700多场阅读活动汇聚上海,与大众分享一场“既文艺范儿、又接地气”的阅读嘉年华。

    让阅读承载价值

    “11年前,当步入第一届上海书展时,世界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对我们而言还只是个遥远的坐标。怎能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这全民共读的7天,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盛大节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感叹。

    走过11年的上海书展,被誉为一场阅读的“发现之旅”。从局于一隅到开放多元的上海书展,国际影响力随之增长。创办一个多世纪的英语世界著名书评杂志《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主动请缨,今年免费刊发2015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广告。世界最大图书出版机构之一的企鹅兰登书屋也首次直接参展。

    创办5年的品牌活动之一——上海国际文学周,本周将迎来30位国内外文学嘉宾:任璧莲、金宇澄、穆赫塔尔·夏汉诺夫、米歇尔·康·阿克曼、马海默、西蒙·范·布伊、成硕济、喜多川泰,嘉宾名单“幅员辽阔”。其中,既有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的亚洲作家,也有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作家学者。

    影响力的增长,源自于价值观的坚持。为阅读价值搭台,向阅读品质致敬,是上海书展持之以恒的追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政之要》《文化政治和中国道路》……近年书展上,一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紧扣中国发展要务和“中国梦”的重磅理论社科书籍纷纷首发,不仅回应政治经济热点难点,也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登上畅销书榜。

    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淞沪抗战史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纪录》《抗日战争》《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等好书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在历史的硝烟迷雾中寻求真相,传递民族精神。

    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在上海这座节奏繁忙的国际都市里,已不是一种点缀,不是可有可无的享受,而逐渐成为灵魂的求索、精神的朝圣以及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2015上海书展揭幕前夕,《上海市民阅读报告》火热出炉。这一份献给上海市民的“阅读体检”充满诚意,已坚持多年。

    为期一周的时间里,15万种参展图书、近千位作家名家、700多场阅读活动汇聚上海,与大众分享一场“既文艺范儿、又接地气”的阅读嘉年华。

    调查显示,在纸质阅读日益遭受新媒体阅读方式挑战的背景下,上海人“阅读体质”健康。上海市民每天人均“开卷”半小时。与全国国民阅读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的数据相比,上海18岁以上市民的年平均阅读量约为6本,7至18岁市民的年平均阅读量约为11本。

    每年与读者相约的上海书展,正是这座城市“书卷气”的终极展示。近年来已把上海书展列为自己“必到之地”的知名旅日作家李长声,走过国内外许多书展,却唯独最爱上海书展上普通读者们身上的精神气质。

    “上海书展提倡读书,鼓励读书,作者到这里就感到在读者的海洋里遨游,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每年到上海书展来呼朋引类,认识一下自己属于一个庞大的群体,吾道不孤。”李长声说

    让城市成为“书香共同体

    8月,书香满城。今年上海书展从上海展览中心这一主场延伸至全城,上海17个区县共襄盛举。

    思南读书会、望道讲读会、书声分享会、科学咖啡馆……坐拥众多历史名人故居资源、且入选上海十大最美林荫道的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手持一卷来来往往的读者成为一道最美风景。在书展期间,“书香思南”就将迎来36场阅读活动。黄浦区还计划在网上线下同时发布“书香地图”,给爱书人以阅读的服务和指引。

    “政府搭台、各界参与,品牌运作、持之以恒”,在上海,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组成“书香共同体”。而数以百计的阅读团体涌现,一大批民间“阅读达人”在城市的不同空间中日益活跃,也让阅读在上海真正成为大众自己的阅读嘉年华。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