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聚焦发力 维护群众利益 ——兰州市认真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及腐败问题综述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对此,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坚决铲除这些顽疾。”这番振聋发聩的话,是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平反复强调的。
兰州市纪委清醒地认识到,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相比,发生在身边的“微腐败”更让群众有切肤之痛,坚决将此铲除,是基层纪委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今年以来,兰州市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就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总体谋划,超前布局,严查快处,特别是以“零”容忍态度查处中纪委督办的16件问题线索,深入开展巡察工作、“两查两保”,撬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格局”,引起了中纪委领导关注,形成了良好社会反响,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集中整治:精准手术祛病灶
2016年1月27日,腊月十八,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向我省移交督办了16件问题线索,涉及兰州市榆中县9个乡镇、16个村,要求县委落实主体责任,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以采取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完善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1月28日,省纪委召开专题会议,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
接过手中的担子,沉甸甸的都是关乎群众具体利益的大事,兰州市纪委把严肃核查这些问题线索作为最重要的“年货”。张建平掷地有声地表示:“如果查不实、查不细,老百姓过不好年,我们怎能安心过年?既没法给老百姓交代,也没法给中纪委交代,一定要用果敢有力的手段猛药去疴,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这些‘微腐败’,让老百姓过个安心年。”
兰州市纪委召开常委会议分析研判,提出指导查办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在榆中县召开了近七百人的县乡村三级集中整治动员大会,抽调组成8个督查指导组指导展开核查,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手,处理不到位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放手。
经过紧锣密鼓核查,16件问题线索除4件失实外,其余均查实。其中:立案调查8件,组织处理2件;给予党纪处分15人,问责12人。其余两件问题线索正由司法机关侦办。这查实的12件中,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就足足占了一半。
从查实的情况看,违纪违规问题手段多样,贪污、截留、套取、挪用、骗取最为集中,从各类补贴、救助、补助到集体“三资”,征地拆迁补偿、危房改造都不同程度有所涉及。如榆中县小康营乡彭家营村原党支部书记违规虚报套取农村危旧房改造补助款2万元,并伙同他人贪污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8万元。由此看出,群众身边的“蝇贪”,往往罔顾道义,唯利是图,什么钱都敢“动”。对各类补贴、救助、补助等扶贫资金“下手”,截留的不仅是钱,更是国家对群众的温暖和关怀。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必追究。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讲,问责不能感情用事,心慈手软,要动真碰硬、勇于担当。在对榆中县16件问题线索进行核查过程中,曾出现过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兰州市纪委坚决进行倒查追责,严肃问责处理。对来紫堡乡原任党委书记和现任党委书记、小康营乡原任党委书记和现任党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问题,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来紫堡乡、小康营乡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不力,查办问题线索不认真、不彻底的问题,对来紫堡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给予小康营乡纪委副书记党内警告处分;对纪检专干进行诫勉谈话。
兰州市纪委及时向省纪委报告了核查情况,经省纪委报告中央纪委后,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同志作出批示,供各地交流参考。省委书记王三运批示指出:“要继续努力,加大力度,把‘打虎拍蝇’深入抓出成效,既要加强省管干部违纪问题的查处工作,也要把侵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抓实抓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两查两保”:精准把脉找病因
治病之道,不仅需要猛药去疴,更需要好药常补。兰州市纪委坚持把“两查两保”作为“好药”常备手中、抓好落实。
3月25日,全省扶贫领域“两查两保”即查处不正之风,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查处腐败问题,保障扶贫资金安全专项行动视频会后,兰州市纪委从“查”什么到“保”什么一一对号入座。3月31日,兰州市纪委在榆中县夏官营镇召开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督办函暨“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推进会,将查处16件督办问题线索与两查两保、巡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并再部署、再督促。
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重点,在“精准”上发力。兰州市纪委决定对近三年反映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精准起底”,对扶贫部门的项目计划和财政部门资金拨付使用进行“精准跟踪”,对2015年涉农专项整治发现要求整改的问题进行“精准回头”。
发现问题后,对照4类处置方式(线索评估、初步核查、立案审查、审查终结)和“两查两保”重点解决10个方面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登记,逐一填写备案,纳入总台账管理。截至目前,兰州市共起底梳理发现各类问题线索近500条。其中由市纪委督查组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共126条,筛选有价值问题线索87条,正在核查39条,督促整改48条。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扶贫政策运用偏失、落实不够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不严格、不规范,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到位,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方面。
各县区查结30起,处理54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41人,组织处理17人,移送司法2人。市级层面专题通报2次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9起,涉及20人,形成强有力震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贪污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私存私放扶贫资金;多头、重复、虚报项目套取、骗取扶贫资金;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抢占掠夺等方面。
从查处的对象看,小小村官,往往手中掌握着人财物的管理和分配等实权,受到的监督制约比较少,容易成为吃拿卡要、权力寻租、监守自盗、靠山吃山的“贪蝇”。比如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原村干部在村集体饮水改造工程中乱向群众摊派费用,并私自侵占的问题。
全面巡察:精准治疗除病根
2月26日,元宵节刚过,兰州市纪委迅速对榆中县进行巡察全覆盖,从民生中找问题、查病因,从民意中找线索、查病灶,派出20个巡察组,深入各乡镇村聚焦热点、直击要害、深挖细查,让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无处遁形、无处藏身。
巡察期间,个别谈话1700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43人次,收集到相关问题线索422件,向县纪委移交问题线索145件。
探索创新运用宣传动员、谈话了解、专门接访、查阅资料、深入走访、精准核查等“六步工作法”,准确查找出了榆中县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病根。发现村务公开不规范,落实低保政策有偏差,村级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基层党员意识弱化等问题。对事实确凿的问题即知即改,对需进一步核查的及时督促核查。在和平镇巡察期间,发现低保评定的问题,占总数的46.3%,巡察组立即安排核实并督促整改,对现有815户低保户进行全面复核,清退出不符合条件的428户。
兰州市纪委以对榆中县的全面巡察为突破口,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向全市各乡镇村延伸。先后派出67个巡察组,对全市61个乡镇,712个村、19个社区开展了四轮巡察,全覆盖无盲区。截至目前,收到群众意见、诉求1973个,个别谈话8000余人次,发现问题线索977条,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219件,立案查处18人,形成震慑。
“善除害者查基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通过查处中纪委督办榆中县16件问题线索,祛病灶、找病因、除病根,三管齐下,标本兼治,兰州市纪委深切感受到铲除群众身边的腐败,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中央转办的16件问题线索是社情民意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是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及时查处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就是把群众的疾苦置于眼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了心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做了分内的事情,尽了应尽的责任,是顺民心,解民意之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压力是最强的动力。中纪委向榆中集中督办16件问题线索,这在全省还是首例。对执纪者来说,压力无形而巨大,必须交一份铁的答卷。群众有反映,是对反腐败工作的信任和考验。兰州市纪委不怕揭短亮丑,变压力为动力,把这些问题当成是隐匿的火苗,及时查实,把一个个腐败的火焰掐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了火势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群众为之叫好,是对纪委最大的肯定和鞭策。
——惩治是最好的预防。惩治,惩是手段,治是根本。严肃查处中纪委督办的16件问题线索,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最好的警示。必须继续加码给力,把纪律建设的红线标在明处、绷到基层、拦在眼前,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查处中纪委督办榆中县16件问题线索,充分表明兰州市纪委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省委书记王三运就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量化考核,提出了“866”的明确要求,兰州市委也研究制定了的“八查八促”的贯彻落实办法,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了措施。下一步,兰州市纪委将始终保持正风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步不松、寸土不让,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铲除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促使党风民风向善向上,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反腐败的实际成效。 (记者侯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