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子---平凉市人口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28.10.2014  17:59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平凉市人口增长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低死亡”的转变,少生人口70多万,节约社会抚养费260多亿元,人口计生工作由实现“三为主”、省级优质服务市,再到实现国家级优质服务市,最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目标,走过了一段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总体进入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平凉市人口委党组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坚持以“整治四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为重点,以“践行群众路线、破解天下第一难”为主线,牢记使命,履职为民,紧密抓住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广泛深入基层,下移工作重心,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找出了一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家庭发展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为保障的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子。

 

领导真抓,干部真学,问题真查,为全市计生干部开展活动树立表率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平凉市人口委被确定为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高淑美同志的联系点,高书记多次深入人口计生部门调研指导,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市人口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症结,瞄准计生服务对象,扎实开展了“走十村、入百户、访万名群众”大调研活动,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走访农户120多户,召开座谈会16场次,面对面、心交心认真倾听群众在办事维权和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基层干部呼声及工作建议,查找班子及个人“四风”问题。同时还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征求意见电话、开设网上留言专栏等五个方面纳谏问计。在征求意见中,努力做到“三问”:一问过错。在座谈中,领导坚持自我照镜子与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帮助正衣冠相结合,工作改进不分大小,一律虚心接受。二问民意。在调研走访中,对服务对象反映办证手续多的问题,领导当即研究后提出了建议,尽快就反映的问题由市级统一作出方便群众的具体规定。三问方略。各调研走访组人员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广纳谏言,有的群众就优生检查提出对单方在外地务工的要允许双方分两次检查并延长检查间隔期,领导们从检查操作的技术层面给出了解释,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同时,对来信来访反映的代表性问题,一对一登门走访、听取意见,真正“纠治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完善一项制度、形成一套机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平凉市人口委共计征求意见建议1011条,其中领导班子513条,班子成员498条。

细化梳理意见建议,立说立改,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及时感受新变化、新成效

从活动一开始就改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及时率不达标问题,平凉市人口委立即制定下发了《关于集中整治农村计生“两户”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实施方案》,对近年来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目标人群政策落实情况逐年逐人进行对照筛查,严格按照政策界限和资格条件,采取入户调查、走访核实、证件核对、公示监督等方式彻底摸清了目标人群。通过清查摸排,全市7051人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431人享受特别扶助政策,  203户家庭享受我省第一批二女户一次性奖励政策;其中新进入的奖励扶助1326人、特别扶助35人。

针对计生家庭发展缓慢、群众发展愿望迫切的问题,按照省市部署,在全市开展了以“文明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展”为主题的计划生育“陇家福”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幸福家庭十条标准,每年计划创建5万户。创建过程中,平凉市政府分管领导李生发副市长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精心指导,县、乡积极整合相关部门政策、资金、资源,积极向计生家庭倾斜。今年全市已命名4.18万户,共投入帮扶创建资金1263.8万元,发放贴息贷款3014.4万元,扶持养殖肉牛2.3万头、种植果园3.6万亩,修建菜棚953座,输出劳动力2.1万人,扶持发展户数共计达到1.37万户,大大加快了计生家庭的发展步伐,提高了家庭幸福指数。与此同时,为了让计生家庭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创建全省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全面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奖、优、免、补、扶、救”政策,市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更加有利于计生家庭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去年开始市上将农村二女节育户一次性奖励金由3000元提高到10000元,对考上本科院校的农村计生“两户”子女奖励6000元;今年各县区将农村计生“两户”家庭新农保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30元提高到了100元。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用于落实计生各项优惠政策的资金累计达900万元,惠及计生家庭1.3万多户。目前全市共有5个县区通过了全省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县评估验收。

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平凉市人口委立即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计划生育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着力整治在生育指标审批、落实节育措施、办理计生证件、病残儿医学鉴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的问题,严格规范征收主体、程序、标准和执法文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了坐支滥用。

针对基层群众反映个别计生干部消极懈怠、敷衍了事、庸懒散拖等问题,平凉市人口委制定下发了《关于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对群众首次提出办理相关证件的,由首接科室和首接工作人员问明事由,详细登记,全程办理,负责到底,有效地防止了相互推诿、扯皮,确保群众办事不跑冤枉路。

针对农村节育对象大量外出、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来信来访强烈要求维护群众的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等问题,平凉市人口委决定,将节育措施落实切实转变到知情选择上来。一方面继续为群众提供优质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加快避孕药具发放网点建设步伐,根据群众需要,各级计生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为广大育龄群众送技术、送服务,关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全市8个县区服务站、102个乡镇服务所和9个街道办事处服务所、55个社区和1458个村的药具发放网点基本上达到了 “六有一无”标准要求。同时,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商场、超市、医院等地安装自助发放机71台,方便了群众,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满足了不同人群避孕节育的需求。   

针对基层干部反映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力,落后县区和乡镇计划生育转化不快等问题。平凉市人口委先后3次抽组人力,对8个县区的节育手术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孕前优生检测、蓝氧治疗仪使用、利益导向示范区建设、治理计生三乱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督查,并下发了督查通报,有力地促进了整体工作的落实。截止9月底,全市人口自增率为4.07‰,农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7.88%,圆满地完成了阶段性责任目标。

针对多为双联村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意见,平凉市人口委紧密联系村实际,研究制定了双联点庄浪县柳梁乡乱庄村扶贫攻坚总体规划和果树栽种、粮食生产、肉牛养殖、劳务输出四个产业子规划,绘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图,提出了“四个一”目标。乱庄村是平凉市政府杨军副市长的联系点,她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先后投资192.7万元,完成了4.7公里的通村硬化路,硬化村社主巷道1公里,沙化7公里产业路,整修了村部,修建了村卫生室,落实了50万元养牛贴息贷款。今年平凉市人口委先后筹措资金7.9万元,购买化肥200袋,进一步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扶持建设200亩优质苹果园,投资5万元拓宽砂化乱庄村三、四社的通村道路,整修产业路。委派一名科级干部任乱庄村常务副支书,长期驻村协调指导产业发展。依托行业优势,在全村开展以妇女病普查、蓝氧治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等为主的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宣传诊治活动。

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为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民意之基和精神后劲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平凉市人口委扎实开展了制度建设的“废、改、立”工作。针对机关管理方面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废止不合时宜的机关管理制度1项,修订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机关联席会议和科室周例会、公务接待、机关财务管理、干部考勤、干部培训规划、机关限时办结等制度8项,新建机关干部管理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工作制度2项。针对基层反映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修订完善基层台账资料管理、人口计生政务公开、生育指标审批、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7项,提出了方便群众办证办事10项措施。这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落实,极大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机关整体形象,做到了按制度管人管事,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和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与此同时,平凉市人口委把群众路线教育的成功经验转化成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动力。及时全面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确定专人负责“单独两孩”政策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宣传《甘肃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细则》,对单独两孩对象资格确认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办理时限、政策衔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加快了审批进度。截止9月底,全市共审批单独二孩对象236对,其中非农业197对,农业39对。切实转变思路,把工作转移到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全市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983对,落实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蓝氧治疗服务86239例,分别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81.8%和100.6%。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血脉之本、力量之源。一年时间的精神涤荡、作风强化、制度完善,让平凉市人口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顺应改革的大潮,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即将整合,平凉计生人将带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在作风建设的征途中奋力弘扬计生精神,续写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新篇章,为全市迈进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平凉市人口委宣传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