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聪明人困境”

24.06.2014  19:37

    在“2014年植物日”科普活动中,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连称“应试教育催生了部分孩子的脆弱”“不怪你们,怪教育体制”。(据《扬子晚报》报道)

    许院士的批评切中时弊,只是太老套。前有“钱学森之问”,后有熊丙奇等学者屡次呼吁,在今天,只要涉及教育话题,总是一片叹息,且一定会追到“教育体制”上,可这么多人在批,这么多年调整,为何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一方面,批评很容易,可谁也拿不出替代性解决方案,除高考外,我们现阶段难以形成普遍公正的新制度,难以有效屏蔽既得利益群体的绑架。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校长、教授们本有一点权力,可他们不抵抗,一边做旧事,一边喊新词,将全部责任推给“教育体制”,这样日益沦为口腔运动的批评,自然于事无补。

    健康的社会离不开批评,否则会走向腐败,但批评不是发牢骚,不是秀存在感,批评不能只在嘴上喊两句,还要有建设性,有可行性,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坐在办公室里,用几套复杂逻辑来指天画地,必然走入“聪明人困境”。

    正如鲁迅先生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写到的,奴才受财主剥削,聪明人为他叹息,甚至眼圈发红,而傻子却立刻出手,奴才们为保卫自己的牢笼,集体将傻子轰走,因此得到财主表扬,连聪明人都为他而高兴。

    为什么大家都想当聪明人?因为成本最低,最得奴才与财主的欢迎,可聪明人没有改变旧秩序,相反,他们是旧秩序的帮凶。当他们一脸真诚、“”说真话时,兴奋的人们往往忘掉了,其实什么都没改变。

    现实是,我们都知道孩子功课负担重,可哪个家长肯站出来要老师少留作业?我们都知道高考扭曲心灵,可有几个家长肯放手孩子去发展他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教育体制有问题,可哪个校长、哪个老师、哪个家长真的坚持走自己的路?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是嘴上说说,都想鼓动别人行动,自己搭便车,结果集体被越套越牢。放弃个体抵抗,只想指点江山、启迪民众,结果必然是一遍遍陈词滥调,总也迈不开前行的步伐,可不突破这个困境,一切终将沦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