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界“净土”趟上政界“浑水”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追踪探访中发现,事实上招收官员读“天价培训班”在北大早有先例,甚至一些毕业后的地方官员担任了北大“后EMBA”同学会分会会长、副会长。同时,记者还发现,除了“后EMBA”项目,北京大学还有大量打着“总裁”“政府干部”招牌的高价培训。(7月18日新华网)
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中国最高等学府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最有理由获得学界“净土”之称。但对部分国人来说,学术显然并不是他们厚爱北大的首要理由。高中学生以其来代表寒窗十二载苦与功,教育机构以其来代表教学质量高与低,用人单位以其来代表求职者才与能,这样的“三个代表”并不少见。当然,此般青睐北大的,还有一类特殊人群:政界人士。
客观来说,学界与政界并非不能有“瓜葛”。高校的优秀理论资源不乏用武之地,政界便为其一。经济发展理念、社会服务管理等,都是政界人士在高校培训期间应学习提升的。然而,这些似乎已成理想状态。
不难理解各式培训参与者心中的“鬼胎”。在一些官员眼中,人脉圈是不可多得且多多益善的无形资产,常常起到升迁青云梯与办事谋利的作用,而各式培训机会,就是扩大人脉圈的最佳方式,也因如此,它超越了学习提升的初衷,成为一滩充斥着各式动机的“浑水”。接着,纯粹的“摸鱼者”也就出现了,恰到好处地迎合着某些人的“胃口”。
殊不知更大的“胃口”还在自己身上。对管理机构来说,北大的“品牌价值”不用白不用,干部培训就是最好的消费渠道,而且有理由成为“顶级”。于是,招生对象得是“政界精英”,至于学费“天价”,也只是对“知识无价”的“解释”而已,反正学员们不用自己掏腰包、不会计较,反而越“天价”、越体现高档次。对培训老师来说,能够为“政界精英”上课,成为他们的老师,头上的专家教授光环更加明亮,腰包也会更鼓。换句话说,恐怕并不是主人家多忧国忧民,而是利益思想在作祟:一己私利大于授业公利。想必只有这样,才会有“七年办4000多期培训”的答案。
正所谓我们常常觉得受贿者可恶,却往往忽略了行贿者的可憎。在干部培训舆论漩涡里,公众对官员心态跑偏、贪图享乐之行径的唾弃,也盖过了对培训主办方的反思。要知道,谁给了官员“更好”的机会,谁在吸引着更多的官员加入进来,如此培训功利性几何?又是否会污染到学术“净土”?官员培训未达到理想效果,可能就直接影响到这“一批产品”,而一旦学术“净土”都被污染了,影响到的可能就远不止这“一批”了。
其实,如今称北大为学术“净土”,恐怕难获一致公认,笔者暂且如此称呼,包含了部分客观肯定,更包含了一份期待,而这份期待里,少不了厘清与某些“浑水”的关系。
文/冬月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