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缉毒警察的卧底人生之三:化险为夷

27.10.2014  18:06

    缉毒警察的卧底人生之三:化险为夷

    压题照片:家新春对着镜子整理警服。(新华社记者 黄文新 摄)

    新华社“甘肃发布”兰州10月25日专电(记者黄文新 王博)当卧底,要是吸上毒,就完了。毒贩劝家新春吸毒,他怎么办?

    有一次“老四”拿出毒品让家新春尝尝。屋内静到只剩下空气流动和心脏跳动的声音。

    “知道我为什么有钱买货吗,那是因为我不吸粉,都让自己吸了,我到哪里挣钱去,路子不一样,兄弟。”新春先说,他推了一下对方的手,但却明显感觉到“老四”胳膊上那股不会罢休的力道。

    “随便尝一尝,看看我的货到底味道正不正。”对方继续试探。家新春接过了对方手里的锡纸。

    粉是绝不能沾的,这是底线,实在不行就强行向屋外的同事释放信号。但这等于玩命。这时家新春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他熟练地演示着吸毒前的准备工作,像个老手,毫无破绽。

    “算了,还是不破戒,留着挣钱。”对方一看,就不再纠缠。

    家新春钱货两清后走出院门,捋捋耷拉在额前的头发,这个动作之后,几条人影如猎豹从周围窜出进入院内。紧接着,传来门被踹开的声音,似乎还碎了几块玻璃,之前呲牙咧嘴的那几个货此刻犹如蔫了气的鸡仔,被提溜上随后赶来的警车。

    “第一次就挨顿打,还把我揍的挺狠.。”家新春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之后也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但基本上都化险为夷,只不过每次都会有些许的后怕。

    讲这些时,坐在餐桌后面的家新春表情平静。戴眼镜、小个子、花白头发、身材消瘦,老头子一个,没梁朝伟帅,也没跑到楼顶上去接头过。70多次卧底,大多数时候打扮地就像个小老板。

    窗外是农民巷林立的众多饭馆和行走的人群,之前,家新春不常来这里,因为熟人的一句热情招呼,就会给这位彼时的“马老板”、“张老板”或者“赵老板”带来不测之祸。曾经,他对面坐的不是善茬,是毒贩,虽然似乎称兄道弟。

    一名卧底最痛苦的挣扎,莫过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向哪里去?行走无间的日子里,他必须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