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水养山留乡愁 修旧利废解民忧——甘肃省平凉市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纪实

18.06.2015  12:28

  中国兰州网6月18日消息 “几年前,我们这里连片的石灰窑烟雾腾腾,树木枝叶、房顶山坡都被染上了一层白色的浮尘。一出家门,能见度不足5米,糟糕的空气呛得我直咳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吴坡村村民杨炳贤告诉记者,原来短短10余公里的峡门沟地区,遍布着130多座石灰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身体健康。

  从2008年起,平凉市政府连续重拳出击,全面清理关闭了这些从清代起就烧制石灰的土石灰窑,代之而起的是先进的现代环保水泥建材生产线。“现在峡门沟是蓝天白云,空气好的很。”杨炳贤说。

  近年来,地处六盘山东麓黄土垣梁沟壑区的甘肃省平凉市通过河道、小流域治理、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并依托发展崆峒山等景区的养生旅游来改善民生,留住美丽乡愁。

  杨炳贤告诉记者,小土窑时期,因为收益可观,村民大都对环境污染不闻不问。“关闭土石灰窑时,群众都有怨言,嫌政府断了我们的财路。现在发展环保项目,既挣了钱,又保护了环境,一举两得,大家高兴得很。”

  峡门乡党委书记温治刚介绍,关闭土石灰窑之后,当地政府鼓励原来的土窑业主及本地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联合等形式,建设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项目,促进周边村民就业并带动运输业等的发展。2008年,当时峡门沟沿线经营石灰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约6000多元。到了2014年,依靠集约化的环保石灰窑项目和运输业带动,当地人均纯收入达到近13000元,收入比治污前翻一番。

  在淘汰落后产能消除污染源,保护生存环境的同时,平凉市还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涵养水源,发展乡村旅游业。“下决心治理污染、涵水养山、修旧利废、改善民生,平凉市从2002年撤地设市以来,历届领导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从来不曾偏废。”平凉市市委书记陈伟告诉记者。

  平凉市泾川县田家沟流域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总面积56.3平方公里,在1992年以前,雨水带来的滑坡、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给田家沟流域的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麻烦。

  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梁红云介绍,从1992年起,经过20多年的治理与开发,田家沟流域建起了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兴修水平梯田27000亩,营造水利防护林21750亩,人工种草3000亩,发展果园经济林18000亩,并修筑了淤地坝、水窖等各类拦蓄工程近300项,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