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之父”为何害怕“规划之神”

06.07.2014  03:09

    “因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不要再叫我‘规划之父’了,我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出事官员大多不尊重科学,不知道常识,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疯狂又狂妄。”近日,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微博上炮轰“出事官员”不懂规划,引发社会关注。

    广州的“规划之神”是谁?万庆良是也。关于此公的事,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说了。

    看了这样的新闻,小马飞刀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曾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规划规划,抵不过领导一句话”,这是公众对一些地方领导不尊重规划现象的批评。地方领导为什么不尊重规划,原因有两点:一是好大喜功,二是被开发商暗地操纵。先说好大喜功。我们承认领导的水平高,但术业有专攻,不是什么都懂的。城市规划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是综合城市概貌、沿革、地理环境以及气候、风俗等因素制订出来的,是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才得以确认的。而领导的“看法”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观感,并非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当然,这样说还是客气的。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却犹如某些领导手里的面泥,可以随心所欲地拿捏,也许一时心血来潮,就想在什么地方拆几座房子建个广场。每一次拿捏自然都会有自己的理由,或者说“为了加快发展”,或者说“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这不,本文开篇那位在微博上炮轰的那位教授,本来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因为“不听话”被取消了委员资格。再举个例子,这几年来,一到入汛出现强降雨,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城市化可能塑造了一座光鲜亮丽的地面之城,但一场暴雨就可将城市的诗意冲刷殆尽。

    再说被开发商暗地操纵。一些领导之所以乐做“规划之神”,与利益输送关系密切。一个工程搞下来,涉事者动辄便有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更多的进账。并且往往是工程越奇葩,赚钱就越容易。“规划之神”们怎会不对此趋之若鹜、激情澎湃!

    人民日报的评论这样说:什么样的城市规划,照见什么样的执政品质。规划之初的拍脑袋决策,折射好大喜功的政绩观;公共政策的民意之缺、专家设计的行政干扰之憾,折射规划中的决策武断;主政领导“拍脑袋”决策后却可以“拍屁股”走人,又折射出责任追究和人事考核的疏漏。

    说得真好,该认真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