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17.12.2014  03:09

    新闻缘由

    12月15日零时20分左右,河南长垣县一家KTV发生致11人死亡火灾事故,善后工作随后展开。记者从河南省消防部门获悉,这是近10年来该省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事故。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派出工作组赶赴当地进行调查,全县KTV场所全部停业核查(详见昨日本报AA07版)。

    为何只查别人不“”自己

    发生大火,直接的原因往往都是偶然因素,但辩证来看,这种偶然性中又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个必然性,无外乎防火意识淡薄、消防知识欠缺、消防设施不达标等原因。从表面上看,这些原因都与经营者直接相关,但稍往深里一想就会明白,这些因素的存在,实际上与监管者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知道,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娱乐场所都必须拿到《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许可证》才可以营业,而且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至少监督检查一次。那么问题来了,出事的这家KTV到底是如何拿到《消防安全许可证》的,即便这个证拿得没有一点问题,那日常的检查又为何没能发现火灾隐患?

    不去思考自身到底尽没尽到监管职责,一出事情就进行全行业、大规模的停业检查,看似是雷霆万钧,实则体现出的是主动执政的缺失、自我批评的缺省以及工作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一家KTV发生火灾,尽管问题可能有一些普遍性,但也不能绝对说明别的娱乐场所都存在着火灾隐患。不加分辨地一律停业检查,对那些在日常检查中消防安全做得好的、证照齐全的企业来讲,是极大的不公平。不知道这些企业停业的损失谁来补偿?遵纪守法的企业需要法律保护,更需要鼓励和支持,让“守法”产生相应效益,要是如此被“株连”,那不是鼓励,而是打击!

    突击检查,只会令被检查企业搞突击应付,意义和作用都不大。发生事故后,最需要回过头来检查的应该是日常的监管是否到位、严格——别总拿着棍子给别人找毛病,而把自己的责任放在一边,还在那里继续当一贯正确的大爷。蔡宁祯

    领导挤满通稿又有什么用

    多人死伤,国人哀恸。在当地政府网站上,有两则关于火灾的通稿却让人如刺梗喉。第一篇为《我县一家KTV发生火灾》,该篇报道只有126个字,其中讲述当地县领导如何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指挥内容的文字数量,占到了74个。第二篇为《我县全力做好皇冠KTV火灾事故处置工作》,这篇报道共有9行文字,其中有8行内容是讲当地县领导如何处置火灾事故的,其中有4行是当地县领导的讲话要点。

    当然,灾难性事件发生了,出于紧急救援以及公共安全的考虑,地方政府对事故现场进行一些必要的管控,并以发布通稿的形式披露一些权威信息,并非不可理解。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条例,如果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在发生事故后,不立即组织抢救的,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正因为如此,新闻稿中,往往对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亲临现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等大书特书。对事故成因、救援进展却语焉不详,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有些通稿不过是一戳就破的遮丑布,这是一些地方畸形政绩观所结下的“怪胎”。无论如何,一些地方官员把乌纱帽看得重于一切,出了问题就习惯性地捂着躲着,缺乏最起码的问题自觉和责任担当,这种“鸵鸟式”的舆情应对态度,或许能保得住头上那顶乌纱帽,却是以加剧官民对立、政府公信流失为代价的,这终究于整个社会无益。

    灾难中的官腔其实是灾难之后的又一轮灾难,这不仅无助于消除安全隐患、救治安抚伤亡人员及家属,就是领导们所信奉的“有助于逃脱问责”似乎也只存在于理论上,因为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