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博会观察】“中药材”向“中医药”迈进 精深加工更加标准化
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县,坚持把中药材精深加工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陇西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延伸,助力打造“中国药都”。
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的甘肃,是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生产地之一,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现有的中药资源就有2540种,其中当归、党参、黄芪就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0%、60%和50%。从“中药材”到“中医药”,又有哪些新进展新变化。
参展商戴璐:“以前的话,我们患者服用的话首先要从医生跟前去抓药材中药,然后通过煎制,但是现在我们生产出来的这个配方颗粒呢,它体积比较小,也方便携带。”
参展商杨宁:“我们每年产生的药材都会经过一个初加工,那么加工的目的就是这么长的一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服用不是特别方便,在剂量的方面也不准确,所以经过切片了以后分成大小不同的等级,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我们切成这种片以后呢,一方面消费者在煎药的过程中对它的溶出度比较有好处,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提取出来。”
参展商张岐林:“中药饮片是中药精深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初级阶段,也是一个最传统最原始的阶段,目前还有一些高端的冲剂类的或者是中药配方颗粒的,这些其实也是中药饮片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不难发现,现在像当归、党参、黄芪这样的药材为原料的健康产品越来越多,在今天的当归、党参、黄芪产地鲜制加工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又将对中药材加工有哪些要求和标准呢。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存文:“技术方面有三个突出亮点:一是把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都降到10mg/kg以下;二是把有效成分的含量限度平均提高了20%;三是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制订标准化无硫加工生产规范,保证饮片质量的可控性、均一性,实现了药材和饮片的一体化生产。”
文化为本,产业为用,立足资源优势,狠抓精深加工,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让“中药材”向“中医药”迈进。
甘肃台记者陇西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岳琬芮
责编:王红岩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