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巴士火爆后骤冷 观光线路如何揽人气?
▲据施工方称,有轨电车已基本具备供电条件,有望在本月底通车。
观光巴士刚开通曾火爆一时。(资料图)
早晚高峰的广州,一边厢是地铁“逼到爆”、巴士“争崩头”。另一边厢,带观光性质的有轨电车试验段在江边发育,所经之处车流稀少。
2010年至今,贯穿珠江新城的APM线、沿江畔行进的双层巴士,无不带着“观光线”的烙印。这些观光线的客流变化如何?昨天记者独家获悉,预计有轨电车开通初期客流状况像双层巴士,节假日游玩观光客流为主,后期更似APM,上下班的通勤客流渐多。为应对头几年客流不足,有轨电车公司正策划活动将试验段打造成“文化线”。
观光线样本之APM
4年客流增3倍 逢节甚至要“飞站”
APM线定位为兼具观光旅游以及CBD上下班通勤,与有轨电车颇为相似,开通时都带着“广州首条”的头衔,加上载客量接近,经常被媒体用作对比。巧合的是,两者就在广州塔站接驳。
地铁公司的数据显示,APM开通之初日均客流量为0.8万人次,2011年为1.15万人次,2012年1.66万人次,去年2.6万人次。截至今年12月,APM线的日均客流量为3.09万人次,同比增加19%。4年增长近3倍,增速不可谓不快。纵观历年数字,年均客流增幅都在3000~5000人次左右,唯独2012年到2013年,客流量猛然飙升近万人次。记者翻查资料发现,2012年下半年,西塔的五星级酒店启用。2013年初,花城汇开门,珠江新城迎来首个IMAX电影院,又添购物超市。商业的成熟,为APM线带来可观的客流。如今,每逢沿线举办大型活动,APM线都会迎来爆发式大客流,甚至被迫“飞站”。刚刚过去的灯光节,海心沙站就因为不堪重负,两度采取客流管制措施。地铁公司表示,遇上高峰期,APM7列车要全军出动。
记者搭乘APM发现,早晚高峰已经出现类似地铁的钟摆式客流。早上8点半左右,起点站广州塔有过百位乘客等车,APM线载客量为276人,意味着列车刚出发乘客就达到了40%。乘客绝大多数是前往珠江新城和天河北的上班族。尽管有高峰期,但据规划部门预测,APM线开通初期客流应为日均5万人次,目前只达预测值的60%。
观光线样本之观光巴士
人龙曾排到路边 如今工作日“运凳”
由珠江泳场去往黄埔古村的观光双层巴士,和有轨电车途经的路线存在近90%的重合,前者的今天可成为后者的镜鉴。双层巴士去年2月开通,由于途经广州塔、琶洲会展、黄埔古港等知名景点,而且二层为敞篷设计,一时间大受欢迎。开通初期,交委公布的数字指,双层巴士最高每天客流量达5800多人次,最少也有1500人次。本月,记者再次向交委了解客流数字,对方则表示不便提供。
记者现场回访发现,节假日依然“靓位”难求,但人潮已不复初时汹涌。星期六,第一次带儿子搭双层巴士的童小姐,由于排在后面,上车时二层的观景靓位已被占满,只好站在楼梯底。经常搭双层巴士的一位阿姨说:“一开始起点站珠江泳场‘打晒蛇饼’,候车的人龙一直排到马路边。现在新鲜感减退,乘客已经不如当初多了。”
与休息日排队的盛况相比,平时双层巴士客流量可谓惨淡。工作日下午,记者在黄埔古村总站上车,一直搭到终点珠江泳场,总共只有十多人上车,二层靓位任坐,“运凳”多过运人。双层巴士司机说:“就是休息日多人,平时根本坐不满。”双层巴士从7点运行到21点,按照一趟15人计算,半小时一班车,每日客流量约900人次。和开通初期的最小值1500人次相比,跌幅达到四成。
与APM线不同,双层巴士沿线并无珠江新城般的高密度写字楼,尽管西段途经大量楼盘,但难以形成上下班通勤客流。再加上半小时一班的发车间隔,3块钱的票价,更令上班族望而却步。
思考:
票务亏本≠资源浪费
APM线通车初期客流低迷,饱受质疑:同德围至今只有“华山一条路”,先建APM线是否妥当?对此,袁奇峰表示,APM线是赚钱的项目。政府赚了钱,有更多的钱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包括同德围在内的地区改善交通。同样被诟病的还有地铁4号线。对此,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单就4号线满足丰田基地和市区的交通连接问题一项就足以实现4号线的价值。丰田基地一年给市里的收益应该大大高于4号线的运行成本。
如果算票务账,有轨电车入不敷出,要是把“无形”的附加值算上,或许另当别论。随着在沿线策划的各类主题活动,人气增加,自然拉动消费。假如有20%的乘客在车站及周边商业设施花5块钱,一年下来就是近1000万元的消费额。因为文化价值提升,倘能将沿途造成一张城市名片,社会效益已非简单的票价收入可计算。
有轨电车开通聚焦
现状:沿途楼盘写字楼少
记者近日现场踏勘有轨电车沿线,从下午到晚上,主要行经的阅江路车流量始终寥寥。傍晚6点,新港路堵得寸步难行,阅江路的车辆仍可一路飞奔。途经阅江路的公交车B7,下班高峰期车厢还有空间让乘客自如走动。尽管有轨电车试验段首尾衔接了广州塔和万胜围地铁站,但除了西边的珠江帝景和东边的琶洲村改造项目之外,江边再无楼盘,日常靠有轨电车出行的客流有限。沿线有少量写字楼和一间五星级酒店,从现状看有轨电车的通勤功能并不突出。
预测:初期恐入不敷出
根据有轨电车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车第一年日均运输乘客约2.66万人次,预计实现票务收入约2000万元。开通初期,沿线较为成熟的是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地标,有轨电车内部人士预计,客流以游玩观光的人群为主。广州塔、琶醍、会展公园将是客流重点区域。广州塔主要面向外地游客,节假日尤为人多。琶醍主打本地白领,晚上和休息日常常要抢的士。会展公园每逢双休日便成为家庭同乐日的场所。
到了2018年,有轨电车预计日均客流为3.59万人次。随着琶洲总部经济项目和大型楼盘逐步完善建设,通勤客流逐渐取代观光客流的主力位置。预计未来日均客运量达到4.1万人次后,线路可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对策:变身“文化线”
如果做单纯的运输工具,有轨电车客流量可能很难乐观。有轨电车公司坦承客流量可能暂时不足,打算“顺势而为”——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表示要做广州不曾有过的“文化线”。“如果有轨电车像地铁那样拥挤不堪、匆匆忙忙,反倒玩不起来。我们正策划各种活动激活沿线,使有轨电车成为一个好玩、好看、好听、好潮、好冧的公共文化空间。”有轨电车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音乐、运动、艺术、创意、婚恋将成为线路上的文化元素。“比如音乐,考虑请广州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像运动,我们与知名品牌和民间机构合作,鼓励市民搭有轨电车到江边骑车、跑步,累了可以坐电车去琶醍小酌谈天。”
规划:
会展区+总部经济区
有轨电车公司表示,线路配合琶洲地区城市规划,支持会展区和总部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规划,琶洲未来将成为会展中心区,拥有会展一、二、四期,以及珠啤集团、广州日报社、广钢集团、地铁总公司、保利集团等总部经济。
按照琶洲规划的城市设计资料,预计琶洲区域未来将吸引就业人口超过20万、参展人口超过15万、居住人口超过6万。有轨电车将迎来办公、居住、会展和旅游四大客流。(记者 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