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赢得人生而不是“起跑线”
面对累而痛苦着的孩子,为什么家长还要不断加码施压?瑞瑞妈妈刘女士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我也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尽情地玩耍,但是作为家长,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输给别人。周围的家长和孩子都在拼命报班学习,我如果不这样做,将来怎么对得起孩子?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孩子能多学一点技能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虽然这样做有些残酷,但是比起未来被社会淘汰,我宁可让她现在辛苦一些。”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这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很多家长正是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顾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接受能力,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常教育。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长之举更多时候收获的是一枚发育畸形的“苦果”。
比拼“起跑线”,实际上是把人生内容单纯当作社会竞争来看。但即便如此,人生也如一场马拉松,岂能如短跑一般在起跑线上就全力冲刺?即使只从学业角度来看,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考验的不是谁学得早,而是兴趣牵引之下学习的耐力和持续性。换言之,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育越来越成为终身行为的今天,真是大可不必纠结“起跑线”上那几步。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家长限于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不足,不懂得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来教育孩子,只能人云亦云地选择从众,亦或被逐利的教育产业机构所“忽悠”,事实上是不合格的家长。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家长,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已经造就了标准化的“成功”范本。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染上急躁风气的人不少,加上“成功学”大行其道,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焦虑感也不得不加剧。由此层层递进,在一味求早求胜的逻辑链条之下,孩子们从小就被迫“加码”的确是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悲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满溢着挫折感的成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和真正的成功?是争夺金钱、权力和占据食物链顶层的快感?还是追寻自我实现的价值,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人生有充实感和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如果家长们秉承的观念是前者,那注定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人生的失败者。
因此,家长们如果真的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懂得所谓的人生成功并不是要培养人才,而是要培养“人”。要知道,在孩子刚刚展开的漫长人生历程中,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重要的多。身体素质、心理因素、道德情操、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才是奠定未来人生的首要基础。如果让孩子过早或过重地承担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脑力劳动,那么必然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伤仲永”,接受过多“超前教育”的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共同弱点,如不会自理、不懂交际、心理脆弱、依赖性强等。我们不是反对孩子参加课外班、兴趣班,而是反对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因为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违反了自然规律,实为揠苗助长,是早期教育的误导和误区。从这个角度看,给孩子一个正常而快乐的童年,着实比“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