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好定向降准

09.06.2014  11:11

如果放宽市场标准,定向或失去本意,隐性全面降准将成真。接下来的 央行 到底会给出怎样一个量化标准?定向能让资金沿既定方向流至实体经济吗?

  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存款 准备金率 。一个月前的4月25日,央行分别下调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人民币存款 准备金 率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从4月的县域金融机构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到5月末的定向降准范围加上小微企业,市场预计释放资金规模将达3000亿元。如果依据今年一季度4.22的货币乘数,流动性扩张将超过1.2万亿元。这既可以认为是此前政策的延续——降准范围从县域的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至涉及三农、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银行;也可以说——基于后者的界定尚未量化,且几乎所有银行都有所涉足;降准边界已从机构定向扩至业务定向,此举可谓有条件的“降准”。

  央行在事后解释“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转向”,这是在向市场表明一种姿态,其不希望释放货币大幅宽松的信号。央行担心资金供给增加之后,中小企业还是贷款难,资金流向预算软约束的企业。

  于央行而言,降准主要考量的两大要素是“流动性紧张与否、降准效果如何”。现实情况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实体经济则呈结构性“钱荒”之迹象。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是组合:资本逃离实体经济,或者说银行间的宽松不能传给实体经济,问题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了,流动性错配。

  经济一降温,风险偏好减弱的银行就惜贷。另外,去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万亿元,增长12.2%,但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仅4%,昭示利润大头来自股票、投资理财产品等“副业”的贡献。而经济下行,信贷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降准无法解决融资成本高企下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不足的问题。

  但现实而言,实体经济下滑,中小企业融资难,房贷难,市场开始出现了呼吁放松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降低融资成本的声音。尽管5月官方和汇丰PMI指数的回升,但据此尚不能判断经济触底反弹。于是,寻求长期改革和短期增长之平衡点的央行需要做出“微调”。如果足够放大“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所谓扩大定向降准便是隐形的全面降准。这个度要把握好,时机要把握对。

  当然,这并不是完整的故事。下一步要看央行的具体操作——如何量化三农、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指标。

  我们认为,定向降准、再贷款、央行创新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为金融系统导入新流动性——不啻为加大金融监管规制影子银行的权宜之策。这意味着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而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创新的同时,财税政策是否也应该发力?若在税收减少的情况下,扩大支出、短期内推出新税制与税种等勉为其难,其他领域可否突破?如果说扩大定向降准,宏观上旨在稳定预期,那么微观上,为保证定向降准的效果,是否需要监控资金流向,令其真正流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