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扶贫先治“眼”

01.12.2015  12:14
原标题:人民日报:要想扶贫先治“

扶贫存在“扶错人”问题。想要有实效,必须先治治各种“眼病

生活中,近视眼的朋友常有这样的小尴尬:迎面走来一个熟人,自己又是挥手又是点头,那位却理也不理。心里不免嘀咕:怎么了这是?走近一瞧,嘿,认错人了!白白浪费了那么多表情。

扶贫,也存在认错人的问题。不该扶的扶了,该扶的没扶,浪费的可不是表情了,而是宝贵的资源和脱贫的机遇,影响的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扶持谁”上出的问题,大多出在眼上:

有的高度近视。贫和富,分不清。

有的严重散光。贫富分清了,但贫困程度辨不明。揭不开锅的和离脱贫差两步的,混同一体。过去有种做法,就是青睐扶轻贫。本来就离脱贫不远,推一把就蹿出去一大截,容易见成绩;一个贫困村里扶出俩尖子,数字一平均,就算共同脱贫了。重度贫困户实际一点儿阳光也没得着。

有的只凭肉眼。只能看表面,没有借助显微镜和X光。重贫轻贫明白了,但是,致贫原因不知道。是因为家里有病人,还是缺少教育?是缺乏资金,还是村里没产业?不管,任你百种病,我开一种药,做不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药效可想而知。比如,就业培训,就必须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市场情况、产业情况甚至贫困户的操作可能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有效;随便找个内容,泛泛教两天,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眼为什么会出毛病?问题出在心上。

浮躁心作祟。远远一看,纸上一办,马马虎虎得了,搞个“样板间”算了。

利益心作梗。扶贫款的跑冒滴漏,背后往往有利益输送。

懒政心作怪。也知道谁穷谁富,也能掌握病因,可是,病好看,药难开,真按这个病根治,比糊弄着干要难上好多。比如,村里没有产业,贫困户不会经营,如何杀出血路?这在办公室里可想不出来,必须去当地认认真真调研,挽起裤腿去找、去看、去比对,要和贫困户反复沟通,要和商家联系,甚至还要做遇到挫折的准备,做长期见功的打算。

眼病可以配眼镜,数据管理、新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扶贫工具,贫困户建档制度已成标配;心病则要靠严格的验收和惩处机制,立下军令状,层层严监管。

看清靶子才能击中靶心,扶贫要见实效,必须运用制度、创新管理,把扶贫对象看一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精精准准再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