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及时补上电梯安全使用这一课

14.08.2015  04:44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督促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在8月10日前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逐台进行检查。随后,甘肃省质监局、兰州市质监局相继下发通知,开展了为期十天的集中整治。在为期十天的整治行动中,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共检查电梯3420台,责令整改1170台,依法封停88台。(相关报道见8月11日《兰州日报》七版)

    近期各地接连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把电梯安全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人命关天,再怎么严厉的排查、监管都不过分。

    确保电梯安全,三分靠产品,七分靠保养。这些年,国家有关电梯管理的法规日趋完善,电梯事故背后更多是人祸。设计缺陷、质量低劣、监管缺位、维保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等因素叠加,电梯安全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容不得丁点麻痹大意。一起起事故不仅暴露了管理单位责任心的缺失,也反映出民众安全意识的欠缺。

    往往事故发生后,人们会发现许多公众不知电梯紧急按钮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任由孩子在电梯上打闹,有的家长随意推着婴儿乘用电梯,上海那名工人在电梯运行时清洁导致被夹伤截肢的事件,这些潜伏在细节中的安全隐患说明安全知识在不少民众头脑里处于空白状态。

    其实,文明搭乘电梯是现代公民的起码素养,且不说违规,像乘坐扶人电梯,市民防范鞋带、裤脚等被卷入电梯缝隙,事前不妨检查一下;在电梯运行中出现意外,市民能够摁下紧急按钮,或别人遇到危险时帮一把,都可能降低风险。但市民获取相应的知识,不能依靠网络的“小道消息”,需要职能部门发布权威的操作指引、注意事项,除了多走进街道社区等基层讲解宣传,更应该纳入学校的安全教育体系,帮助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

    构建公共安全,涉及电梯监管、生产、安装、保养、使用等环节,必须从细节扎紧安全的“篱笆”,在公共安全的领域里没有谁是旁观者。诚然,严厉监管的核心是从法律层面解决责任心不强、侥幸心理等问题,这需要不断健全追责机制,但提高公众安全使用电梯的知识和应急能力,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