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要“到城市去看海”,内涝真的无解吗?

19.07.2014  22:22

   原标题: 年年“城市看海”真的无解吗

  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把城市排泄系统做科学了、彻底完善了,可以一劳永逸。现在的问题是,哪一任的城市决策者,会开启这个“一劳”?

  又是一年雨季,各地的暴雨新闻仿佛是往年的复制,又可以在“城市看海”“路边捉鱼”“摩托艇出行”了。

  比如,湖南凤凰古城经过沱江水一路咆哮,有19.6万人受灾、40余处文物古建筑受浸泡,沙湾东关门、天王庙围墙出现坍塌。贵阳城区则内涝严重,黔灵山公园大门、鸿通城附近地下通道等积水甚深,著名景点甲秀楼陷入孤岛,风靡全球的“大黄鸭”在贵阳市南明河被洪水冲走。

  这些,看起来不完全是城市排水问题,背后却都有发展畸形问题。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社会公众早已分析出了原因。无非就是城市决策者的发展思路出了问题,诸如重面子轻里子、重显绩轻潜绩、要眼前不要长远。之所以如此,则在于治理者的短视思维、利己思维,只求自己任上花团锦簇,哪管任后洪水滔天;自己种树必须自己乘凉,哪能自己辛苦种果、别人摘桃?

  原因找到了,可为什么没人行动呢?空余年复一年的城市看海的无奈?

  事实上,找到了原因,就会有办法,怎么会无解呢?关键问题是,城市决策者没有下定决心去治根。所谓治根,当然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按照排水的科学规律,进行彻底的革新。很多城市当年的决策者,给城市排泄系统设置得要多简陋就多简陋,根本无法抵御暴雨袭击。如今要改造,实质是为他们当年的失误买单,一些决策者认为这不像是好的政绩,即使是政绩也不那么光鲜。

  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把城市排泄系统做科学了、彻底完善了,可以一劳永逸。现在的问题是,哪一任的城市决策者,会开启这个“一劳”?很多人认为这个“一劳”,不仅吃力,也不讨好,更看不见。都不干,谁干?没人干,结果受罪的就是群众。

  在这个意义上,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归根到底要治心病。在现代社会,每一座城市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都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决策者的声誉。城市总看海,意味着这座城市在社会公众心里打的是负分。别以为是前任没做周全,丢的是前任的人,现任的决策者同样有责任、同样会丢人。面对看海频繁出现,应该感到脸红、出汗。

  各地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只是在民主生活会上红红脸、出出汗,真正的红脸、出汗应当在社会生活一线、在民众冷暖安危的具体事情中。正所谓见贤思齐、闻过则改,领导干部倘若没有这点心胸和担当,怎么能承担起走向未来的使命?因此,为着百姓,为着城市的未来,为着自己的形象和公信力,恳请城市治理者们把决心坚定下来,让城市的下水道经得起考验。(郭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