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奏响“美丽甘肃”新乐章

28.10.2017  08:2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作出了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其中一条就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实现生态保护和百姓致富的双赢。

在民勤,治沙成了人们生命中最响亮的声音。今年80岁高龄的邱佳美是民勤县大滩镇大西村的村民,他和妻子胡凤莲从1986年开始抗风斗沙。


为了治沙,邱佳美夫妇在沙漠里搭起窝棚,整地、开沟、栽树、压沙,老两口从早忙到晚,年复一年。

三年过去了,他们压沙造林250多亩。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乡亲们也开始自发地在农田边缘的沙漠上压沙造林,防风固沙,数千亩的荒漠被彻底治理。

高台县积极探索治沙造林新模式,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参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活动,全方位进行沙、土、水、田、渠、路综合治理和配套绿化,实现了从风沙源到生态城的蜕变。

目前,高台县森林面积累计达8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建成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5个重点湿地保护点,恢复湿地3万亩,封滩育草20万亩,有效促进了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50.20万公顷,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9.14万公顷;我省沙化土地面积1217.02万公顷,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7.42万公顷。

从2013年开始,华池县济丛苗林繁育合作社,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流转5万多亩撂荒地和荒山,发展苗林产业。

华池林业总场大凤川林场现有苗圃地面积1450亩,年平均育苗300万株,部分销售额达150多万元。

五年来,庆阳市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抓手,把苗林产业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生机。在风光秀美的甘南碌曲县,西仓镇贡去乎村通过开办“藏家乐”,牧民们做起了“绿色文章”,吃上了“生态饭”。

如今,贡去乎村已发展成了当地的精品旅游村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牧民们走上致富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探索出保护+治理+盈利的生态治理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和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12.58%以上;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甘肃正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甘肃台综合报道

记者:庆阳台,董全成,薛亮,何树安,武威台,杨冰,王华贤,杨燕,张掖台,曹阳,魏莲,陈月顺,孙沣俏,李剑宇,杜建华,甘南台李生荣,常霞,杨雪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观看: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