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人大代表建言“定向培养”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丁思)“干什么事,首先都要靠人,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我这次提交的建议都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有关。”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天水市政协副主席马百龄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国家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支持,从政治待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定向培养、企业对口帮扶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引导支持力度。
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人才匮乏是马百龄更为关注的。他分析说,近年来,我国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常住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村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趋势。
“‘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成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出的真实写照。”马百龄说,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壮年中,凡是能到省城或外地就学深造的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和创业,加之东部一些省市政策优惠、条件优越,大多数青年往往把自己第一次就业创业之地选择在更利于自己发展的东部发达地区。
马百龄建议,国家要统筹研究破解西部欠发达农村人才严重失衡的问题。建议从返乡就业、愿为农村发展作贡献的青壮年中,优先发展党员、培养村干部、推荐人大代表等,给予其政治荣誉激励;对带头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能人和帮扶带动农村发展的企业,优先贷款融资,享受税收优惠,给予项目资金倾斜,促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另外,马百龄还建议,将有一定教育基础、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前途的青壮年选送到专业院校定向培养,进行重点培养;对条件比较艰苦、当地无法产生致富带头人的,设立特聘岗位公开选拔;拓宽专项资金支持渠道,设立欠发达地区乡村人才专项基金,以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领域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人才方面,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建议,国家重点院校每年可以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划定定向招生指标,为民族贫困地区培养土生土长的高素质人才和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