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第二张成绩单”考量创新力

23.10.2015  10:33

  中国兰州网10月23日消息 10月20日,从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传来喜讯,在30个金奖项目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蒜泥科技”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和“慕声科技”的慕声3D打印定制耳机两个项目双双入选,其中“蒜泥科技”获总决赛季军。加上获得铜奖的艺偶奇缘团队“偶陪你”智能幼教陪护机器人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获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佳绩绝非偶然,这是该校近年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第二张成绩单”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

   量化记录学生创新实践情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第二张成绩单”即“能力素质拓展模块”考核认定办法,分为“基础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两部分,分别涵盖学生人文修养的素质培养环节和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能力培养环节。

  “学生本科4年内要求至少完成基础素质培养部分共计22学分,如果能同时完成创新能力提升部分共计40个‘基点’,就能获得能力素质提升优秀奖。”教务处副处长郭涛说。

  “第二张成绩单”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和实践创造能力的评价,量化记录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等情况。像学科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课外见习、论文发表、社会公益等活动都被纳入其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推免保研机会和奖励,并扶持他们创新创业。目前全校超过80%的本科生参加了“第二张成绩单”的认定。

  电子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方凌对做磁悬浮玩具的事印象深刻:“没啥大用,就是单纯喜欢,没想到老师会鼓励我大胆去做。”作品后来在学校“星火杯”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方凌先后在2014、2015年摘得两项全国电子类竞赛大奖,“特别喜欢学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实验室随时开放,老师跟进指导,即使没有新想法,做好工程人员,帮助别人实现灵感也是一种成就”。

  “第二张成绩单”成全了于京平不做全科优秀生只做一名“最佳程序员”的愿望。这个软件学院2014级男生有编程的强项,大一就和同学组建了一支手机游戏团队,团队的创新项目在今年微软“创新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分获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他们开发的一款休闲类手机游戏马上也要上线。尽管课内成绩不突出,但因为“第二张成绩单”成绩喜人,团队4个成员今年都得到了奖学金。

  在西电,“第二张成绩单”逐渐和课业成绩同样重要,催生了众多学生科技社团和创新俱乐部,在校园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创新创业圈”。据统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校每年有1.3万余名大学生参与35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

   “只要愿意做,学校都支持”

  “第二张成绩单”实施后,通信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田智浩发现实验课悄然“变样”了:原先都是老师先做演示实验,现在老师虽然也讲注意事项,但主要是提供仪器设备,基本不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现在实验课分值提高了,基础性实验少了,发挥性实验多了。”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何先灯说,数据显示,学生实验课均分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增强。

  此外,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40余门、自主编写创新创业教材27种。把学校“星火杯”科技创新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等融合衔接,并依托“祖同菁英班”和学校“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选拔有潜质、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小班化教学,并配备校、企(所)“双导师”。

  为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链需求的契合度,学校聘请110余位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选派、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研究所挂职锻炼。通过开放重点实验室、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团队、申报学术活动基金等途径,让学生创新创业起步于较高的平台。学校每年安排创新创业经费750万元,提供校内实践场地100余个。今年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校长基金”,首期投入1000万元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创新创业团队。

  “在西电,只要你愿意做,有项目,学校都大力支持。”正备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王博说。王博从大一开始参与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二就申请到5万元的国家创业实践项目。

  “每栋宿舍都有实验室,各学院都有科协,创新创业已经不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一个个绩点,而已成为每个西电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深深印刻在西电人的思维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委书记朱文凯说。

  近3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组建创业团队近200个,涌现出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一批创新创业竞赛的国际大奖和国家级奖励。今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学校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