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哲:西方的舆论干涉与香港的话语觉醒

22.10.2014  18:29

  凡发生涉及中国的政治事件,都算得上是观摩媒体世界之良机。比如香港“占中”,无疑戳到了西方媒体的兴奋点,但从其眼中流转到笔下,已然是放大缩小扭曲旋转后的“抽象派事实”。事发地香港的媒体,由于历史原因,也大多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占中”发生三周以来,媒体界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不妨把它们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视作一次测验,那么谁的得分会“不及格”呢?

   “老样子”的西方舆论场

  香港的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这绝非街头政治能解决的,它只会加大分歧、激化对立,频繁目睹街头政治的西方媒体早已心知肚明。当西方国家内部发生街头冲突,一般都会淡化处理,或高举“反民粹”的大旗;发生在非西方国家时,则旁敲侧击,或直接攻讦政府。

  这次事情既然发生在中国香港,自然“按常规”办理。但“占中”事件爆发两周,香港警察的冷静理性没有给守候多日的西方媒体任何机会,边鼓敲得虽响,也难唱出什么戏文。

  17日,西方媒体将焦点放在了香港警察清晨开始的旺角清场上,美国有线新闻网引用现场抗议学生的话称,警察一大早手持护牌出现,令很多人受到惊吓、感到紧张;香港特首亟待恢复对话,但强调香港对“大规模静坐”的忍耐是有限的,僵持不可能持续下去。

  遥想2011年,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并迅速向全美甚至全世界蔓延。可美国媒体迟迟不做报道,待到遮掩不住时,仍只是轻描淡写。

  2013年,瑞典首都发生持续一周之久的骚乱。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当时指出,该事件具备热点新闻的各种元素,却又被西方媒体所冷落。

  如今场景换到香港,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大力炒作,而且将其称为“促进民主的革命”。

  西方媒体的触角几乎已伸进中国各个角落,为何还会出现如此简单甚至鲁莽的二元对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