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西夏文曾经详细标注二十四节气

08.12.2016  11:32

    兰州晚报讯(记者雒焕素)近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7日,记者从宁夏大学了解到,在一部西夏时期的历书(历书,又称“历日”)中,曾以西夏文详细注明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部保存至今历时最长的古历书。

    据介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早在汉代《淮南子》等文献中已有记载。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了大量西夏历书。俄国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分别于1908—1909年、1914年在该遗址盗掘大批西夏文献。其中十余件珍贵的西夏古历书分别被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和英国国家图书馆。1972年,在甘肃武威发现西夏文献中,也有一件历书残片,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2009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向前申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夏历法研究”。

    在西夏所留下的各种文献中,历书文献尤其珍贵。其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目前已发现的西夏历书有刻本西夏文历书、写本西夏文—汉文合璧历书、汉文刻本历书、汉文写本历书。在历法编修方面,西夏历书借鉴、承袭了中原历法,又多根据自身的需要等有所增损。西夏历书承袭宋历又有所不同,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西夏自行编制的历书,其历法在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的同时,也深受宋朝历法的影响。

    彭向前目前所整理研究的俄藏инв.№8085历书,出土于黑水城遗址。该部从夏崇宗元德二年(1120)庚子延续到夏襄宗应天二年(1207)丁卯,跨西夏崇宗、仁宗、桓宗、襄宗四朝,共计88年,是目前所知我国保存至今历时最长的古历书。据了解,按照各种标准衡量,这部历书非常珍贵。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涉及朔日、闰月、月大小、二十四节气、九曜星宿的运行周期等天文历法知识,还涉及八卦配年、男女九宫等术数知识。彭向前对其中的年代、朔日、闰月、月大小、二十四节气等做了最大程度的复原,他制作了《西夏历与宋历朔闰对照表(1120—1207)》,为复原西夏近200年的历谱做了“翔实的说明”。

    彭向前认为,这部历书为我们研究古代天文观测方法乃至今天的行星运行积累了大量数据,提供了一批宝贵的观察资料,同时提高了西夏纪年的准确性,对西夏历史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