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老人的梦:从“捡破烂”到“复活村寨”

23.09.2014  16:57

  中国兰州网9月23日消息 (殷春永魏建军王文君)北京、上海等多地博物馆慕名裕固族藏品,先后在甘肃肃南县找到年过半辈的柯璀玲,想以高价换取几件她的收藏,但柯璀玲都婉拒了,一件都没舍得出让。

  肃南县位于甘肃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生活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6个民族3.7万人,其中裕固族人口略超过1万人。随着游牧的结束,裕固族许多传统习俗和用品,甚至是语言也逐渐面临消失。

  柯璀玲自20多岁起就开始收藏裕固族“不用了”的物件,虽是当地公务员,但也被家人开玩笑说她是“捡破烂的”。

  9月下旬,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雕”传承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裕固族人口这么少,我们就这点东西,如果给其他博物馆拿走了,我们的后人将来要研究,还得跑到上海、北京的博物馆”。柯璀玲认为,这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所以“掏多少钱,我也不会给”。

  柯璀玲年轻的时候,经常听母亲念叨“这个东西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现在都不用了”。初中毕业后,从小喜欢画画的柯璀玲觉得“这东西确实应该留下来,好多东西都需要留下来。要是留不下来,我们的后人都看不到;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是干啥的。”

  柯璀玲举例说,裕固人最普遍、最传统的手工艺品--织褐子,原材料是用手工捻羊毛、驼毛、牦牛毛等制成的不同用途的毛线,然后再用毛线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然而现在一件好些的褐子衫,收买价格在万元以上。还有,家里保存的眼镜盒,以就地取材的皮质做成,颜色、做工都很漂亮,古董店出售价至少得三五千元。

  除了收藏家庭遗留物件,柯璀玲开始从其他裕固人家里“淘宝”。普通常用物件,相对便宜,靠她和丈夫的工资可以承担。但碰到稀罕物件,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就给卖主出具几千元钱的欠条。柯璀玲为此也很纠结,她总担心:好东西,你不收,其他商人就收走了,“经常面临还不起欠款的时候,特别是1995年前后,卖主经常上门讨款,我都不敢在自家待了。”

  退休后,柯璀玲除了自己学习裕固族传统手工技艺,还动员全家参与,她们家着手经营裕固族服饰和饰品店,一晃十年过去了。儿子儿媳、女儿侄女大学毕业回来后,都跟柯璀玲学习裕固族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图样设计。2012年筹资成立了肃南县尧熬尔原生态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培训下岗职工、残疾人近200多人。这些年来,凭着这些技能,生意平稳,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近几年来,柯璀玲和老公一直在写裕固族“衣食住行”的制作流程,他们尽力把其原料、程序、技法等一步步写下来。目前,基本完成,将择时出版。

  2012年,柯璀玲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传承人。由此,她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