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裕固文化增强肃南核心竞争力

27.08.2014  10:00

  原标题:裕固文化增强肃南核心竞争力

  记者 武雪峰

  天鹅琴、牛角鼓舞、裕固族刺绣、裕固族锅庄……在中华裕固族文化腹心地带的张掖市肃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正不断被拉长。在这个高原小镇、裕固藏蒙回等多民族聚居的秀丽小县,活跃着20多支文艺队伍、数百名绣娘,人人能歌善舞,文化在这里成为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元素。

  近几年,肃南县将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视文化为推动社会和谐的动力,把文化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注重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相融互动,促进了群众文化、旅游经济、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政府扶持显活力

  “在肃南县,群众文化活动是全民性的,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每每谈及自己的文化,裕固人充满自豪。肃南县的自豪是有底气的,历史上曾有戎、羌、月氏、乌孙、匈奴、吐蕃、西夏、回鹘等多个北方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受栗特文化、中原汉文化以及西部众多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和萨满教、摩尼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裕固族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民族服饰、民间艺术等独具特色和魅力,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裕固族语言、民歌、史诗、舞蹈、服饰、刺绣、编织、皮雕等近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民间文艺活动植根于日常生产生活中,渗入各族群众的灵魂深处。

  “民族文化是我们肃南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提升到增强肃南县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来开展。”“我们将文化作为全县各族群众的重要民生之一加以抓紧抓好,既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与生产生活的结合中愉悦身心,又通过文化与旅游产业等的结合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肃南县委书记李宏伟这样说。

  近几年,肃南县不断加大投入新建了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裕固族歌舞传承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同时组织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原生态歌舞晚会、锅庄舞表演、裕固族民族风情节暨玉博会、“书香家园”公益讲座、书画摄影作品展、农牧村电影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政府投入与多样的文化活动扶持激发出肃南各族群众发展文化的热情。近年来,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原汁原味的裕固族民俗文化得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裕固族服饰和裕固族语言等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天籁裕固等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瑰宝重新在草原雪山峡谷间唱响。

  老少都是传承人

  “以前是从别人的眼光里认识自己,而现在是在自己的舞步和歌声里认识自己。”宣传部部长安秀梅这样概括肃南县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以前,肃南县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有何特殊之处,往往在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背包客的游记里才猛然发觉自己的珍贵。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自豪与珍视,正演变为强大的传承活力与发展动力。

  75岁的曲木塔尔和72岁的妹妹银契士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姐妹俩演唱的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人口稀少民族存世的珍贵历史记忆。让两位老人欣慰的是,现在她们不仅共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能有机会在县城的裕固族非遗传承中心教孩子们唱民歌。

  11岁的裕固族小女孩妥薇薇被父母送到非遗传承中心的夏令营。在这里,县上的非遗传承人和大学生们带着孩子唱歌、做民族工艺品、讲述裕固族的历史。孩子们学会了用国际音标拼出来的歌词,也学会了用西部和东部裕固语唱好几首民歌。

  “大家都喜欢听,原生态的嘛。国家非常关心保护裕固族的民族文化,我们没有文字,要是再不能把语言留下来就太遗憾了。”曲木塔尔老人说,现在幼儿园就开设了裕固语班,希望能把民歌教给更多孩子。

  牧民增收致富路

  刚入夏季,肃南县西至哈志大酒店的服务员便忙得不亦乐乎,“酒店的几十间客房全部订满了!”服务员杨女士说。酒店生意好,依靠的是裕固族的千年文化,依托的是酒店自身的民族风情,文化可以产生更大的附加值。

  索卓玛是县民族歌舞团的副团长,为迎接旅游旺季,她正加紧组织歌舞团的姐妹们排练她们原创的大型音舞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她说:“外地的游客很喜欢我们的歌舞,很多游客就是冲着我们的歌声和舞蹈来的;单是我们全县,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就有20多支,现在一天最多有三四场演出,忙得很啊!”

  近年来,肃南县通过融合独特的裕固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发动群众,在全县营造了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氛围,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灵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5.07万人次,同比增长4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77.32%。旅游业成为肃南县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各族群众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和动力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