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自学1个月造出3D打印机 被称机械达人

20.10.2014  12:29
原标题:17岁男孩自学1个月造出3D打印机 被称机械达人(图)

  昨日,铁路中学,高三学生黄利书展示自己发明的3D打印机。 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看他搬回一堆堆的材料,我们才知道他要做3D打印机。”黎学英说,对于3D打印机,他们从来只是听说,“觉得挺高大上的。

  其实,对于儿子这个爱好,因为担心耽误学习,黎学英和丈夫一直抱着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初中的时候,他爸爸曾经一度很反对黄利书搞这些发明,因为他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机械爱好上,我们担心他考不上好高中。

  对于父母的担心,黄利书也理解,“其实,他们已经给了我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了。”小学的时候,黄利书把妈妈新买回来的电脑直接给拆了,除此之外,还有遥控车、复读机等,“只是好奇,这个车为什么能动,这个机器为什么能发声。

  对于儿子的这些看似“破坏性”的行为,黎学英从来没有责骂过他,“他自己能装回去最好,装不回去,就拿到外面去修。

  小学的时候,黄利书曾经一度沉迷于电脑游戏,黎学英也没有采取绝对的打压方式,“最多藏藏键盘、鼠标。”后来,电脑出问题被送到亲戚那里维修了两个多月,拿回来的时候,黄利书对游戏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

   一个月一千元 17岁男孩造了台3D打印机

  黄利书能成为一个机械达人,与父母对他从小到大的“好奇心”的保护关系密切

  铁路中学17岁的高三学生黄利书从小爱“折腾”,崭新的电脑、复读机、遥控车都被他拆装过,虽然心疼,但父母从来没有扼杀过他的好奇心。正是这份被保护的好奇心,让爱好机械的他在高三复习如此紧张的时刻,花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造出了一台3D打印机。

  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实物。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黄利书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于好奇心的保护不无作用,昨天,我们也采访了南开小学校长钱小波,谈谈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说不定某一天,他们也会给你一个惊喜。

  1.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常常会问:天为什么是蓝的?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大人常对孩子的好奇心感到厌烦。但如果我们耐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是一种学习欲望。所以对待孩子智慧的火花,应起助燃作用,应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

  2.适度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应该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但也不是“有问必答”,因为一旦回答,孩子就不再思考。成人可以提出问题启发他们作深一层次的思考,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这样更利于促进他们思维、想象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3.正确对待孩子的淘气行为

  孩子好动的个性使他们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成人常将其视为“捣蛋”。但俗话说“疯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成人应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孩子的淘气中常常蕴藏着教育契机,成人要抓住这个机会教导孩子。

   他是机械达人 一月时间,自学造出3D打印机

  3D打印的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但是由于制造成本较高,并未大规模地投入使用。

  昨天,在黄利书租住的房间里,重庆晨报记者见到了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与平日里见到的打印机不同,直径大约四五毫米的白色塑料线从打印机入口经过高温挤压,变成一根根线条,再经过不断地叠加,慢慢地变成了花瓶的形状。

  “一个物体要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需要精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它的每个零件的连接,它的变形,都需要牢记在心,环环相扣,都需要有数字信息才能实现打印。”所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黄利书都是从网上论坛自学来的。

  通过在论坛上的互动,黄利书在今年5月中旬决定开始实施该方案,高二期末考试一结束,他就开始动手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原创性设计。今年6月份开始放暑假,黄利书就开始进行组装。只花了一个多月,3D打印机做好了。

  在打印机旁边,摆放着几个已经打印出来的成品:一个手模型、一个艺术花瓶,黄利书说,家里其实还有不少成品,但是朋友们觉得稀奇、好看,拿走了一些。

  黄利书说,用3D打印机造出一个实物需要几个步骤:首先通过计算机3D软件建模,再将建成的三维模型转给3D打印机,打印机通过读取文件数据,用液体状、粉状或片状的材料将这些数据逐层地打印出来,从而制造出一个实物来。

  完成这个打印机,黄利书花了1000多元,大部分是自己从生活费里省下来的。其余一部分,他从妈妈黎学英那里拉了赞助。

  黄利书说起他做3D打印机的初衷,“我平时很喜欢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喜欢科技发明与制作。但是很多设备的价格太高,根本买不起,于是我一直想自己制造一台机器做零件,为自己以后的发明打基础。

  目前,黄利书还在编写一个3D的软件和图纸,为朋友制作一个大型的3D打印机做准备。对于未来的发明之路,黄利书充满期待。(记者 林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