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小箭非礼的女生,你为什么不揭露?

13.10.2014  18:39

   作者:张剑

  10晚,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在吃饭时对两名女性“性骚扰”,并被发布照片。对此王小箭回应,的确亲过女生的脸和手,但这是正常交流,且当事女生并非其研究生,自己并无过错。王小箭还称,自己带学生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就是“”的时候。而12日,王小箭又否定了之前的辩解,并对此事进行了道歉。(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华龙网)

  对于艺术出身的王教授来讲,和学生的这点“亲密接触”实在算不了啥。这“连说带哄”的交流方式不过是其自我风格的逼真展现,是其思想前卫、行为上放荡不羁的一个缩影而已。所以,在应对舆论鞭笞、坊间话语批评的时候,王教授的第一反应便是做无谓的辩解。并淡定自若的强调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件事也最多是个“泛师德问题”,至于是否构成“性骚扰”,则需要当事人自己举报,而外人无权干涉。遗憾的是,舆论对这样的回应并不买账,王教授最终通过学校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歉意。

  然而,与王教授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两个无辜受害的学生却鲜有人去关注。当她们的图片被传至网络,当王教授倒打一耙要受害者去举报自己的“性骚扰”行为时,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她们有着怎样的内心感受?是忍气吞声让这件事在时间的淡化下归于平静,还是拍案而起对自己受到的伤害进行法律维权?进一步讲,此件事情中,揭露教授恶行的为什么“好事”网民而不是受伤的学生呢?

  这是因为在当下的语境中,学生仍是这个受害链条中的弱者。校园生活中,老师们对学生的好恶程度,都可能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它方面投射出来。一些学生,要么为了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要么碍于师者的“权威”身份,他们对老师的偏激行为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当学生的这种纵容与个别老师的威逼利诱形成某种力量时,其直接后果便是无数的学生会成为那些师德溃败者的个人玩偶。

  已经看到的结果是,在媒体及坊间的深切关注下,王教授本人已经公开道歉,其供职学校也对其作了相应的处理。然而,这件事情中却隐含着一个可怕的假设:如果王教授的行为没有被那个“好事者”拍下来并发到网上,那么,这件事是不是会被当成“从未发生过”一样?而那两个被伤害的女生,又是不是会在诸多现实的考量下选择“隐忍”?可再放诸全国,类似的案例还有多少?又还有多少的受害者没有被关注?这样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此前的多起案例也告诉我们,师德溃败的呈现,往往都带有偶然的因素,而并非受害学生主动揭发。

  这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当下教育的重要任务,并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要教会他们说“”。只有学生敢于通过制度及法律的保障来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只有他们能勇敢的对老师的恶行说“”,那么,更多的施害者才可能被揭示,学生的基本权益才会得到有效保护。否则,仅靠一些偶然的因素来曝光溃败的师德,它永远只能是黑暗现实的冰山一角。(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