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 80后真是“被坑的一代”吗

17.11.2015  16:43

我只想说,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近日,对80后命运的集体吐槽,再度风行网络,引发普遍关注。

全面放开二孩甫一公布,就有人为80后捏把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将要面对上有4老、下有2孩的局面。这样的“新痛”,同时也勾起了曾经的“旧怨”,那些老掉牙的段子又开始沉渣泛起,什么80后刚上大学,大学就开始收费了;什么80后刚参加工作,单位分房就结束了……言语之下,80后似乎是改革过程中“被坑的一代”,这代人的命运除了苦还是苦。

于是,一种悲情意识开始蔓延开来,笼罩在年轻人的心头,让他们的心理电台只能接受消极的信号。问题是,那些动辄囊括一代人的抽象怨念,并不足以概括80后的真实处境。不可否认,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育儿成本水涨船高,这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生存困境,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民生难题。没有人否认年轻人负荷超重,但如果说“北京养个孩子需要花费276万”,或者断言说这一代人“要累趴下了”,那就是无限拔高、耸人听闻,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苦难。

那养老问题呢?老龄化的冲击,最后都要80后来埋单吧。有人肯定会这样反驳。确实,两个人赡养四个老人,对家庭收入与精力付出都是严峻考验,但同时也应看到,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推进、“夕阳产业”的日益发展、“银发市场”的逐步发育,都会在未来减轻80后的养老负担。也就是说,年轻人面临的问题确实不少,但是与问题相伴而生的,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努力与希望。如果只看问题、不看破题,只看反面、不看正面,那就是选择性忽视,只会激发徒然无用的伤感。

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是独特的,都有独属于这一代人的幸运,也会有独属于这一代人的苦恼。上世纪80年代,“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记录着多少年轻人的成长烦恼,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初恋”。把视线回溯到改革开放前,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只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三转一响。与60后、70后相比,80后几乎与改革同岁,一出生就坐拥丰富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拥有更加多元的职业选择、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的社会氛围,这不是幸运又是什么?

换个角度来看,在这样一个崇尚多样性的时代,抽象地评论一代人的命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毕竟,抽象的概括遮蔽了年轻人的丰富性与可能性,也掩盖了那些具体而微但却激荡人心的奋斗故事。一代人或许具有共同的宏观特质,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此,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能做出独领风骚的产品,如果能创造令人艳羡的业绩,就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谁会关注你是70后还是80后?在这样一个崇尚公平竞争的时代,抽象的怨念只是发泄的途径,而具体的努力才能成就人生的未来。

关于80后的集体吐槽,或许仍将活跃在网络空间,但是情绪的浪潮退去,应该留下一片理性的沙滩。那些抱怨与吐槽既不真实,也无碍于命运的展开,所以,80后大可对此不屑一顾,集中精力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