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不让补课了 校外培训机构火了 杜绝补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13.06.2014  11:57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如今,校内不让补课了,校外培训机构却“”了。6月12日,市教育局值守本报热线时,有家长反映:“虽然学校的大面积补课被明令禁止,但学生却大批量盲目参与社会机构的补习班,这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孩子减负究竟能减多少?”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坦言:“教育部门和学校好不容易减掉的负担,家长又给孩子加上去了。杜绝补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学生家长,也需摆正心态。

    补课由校内“转战”校外

    “一纸禁令”能否遏制“恶补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禁补令”出台,校内补课问题已基本解决,但补课却由校内“转战”到校外,一重收费变成多重收费。面对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名目纷繁的校外培训机构却依旧红红火火,丝毫没有降温的迹象。

    市民李女士反映,在市内几所名校附近,各种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补习班,并大肆散发广告,生意很是火爆。“每到家长会或者家长日的时候,各学校门口发放补习班广告的人就特别多。上次我给孩子开完家长会,收到好多张补习班的宣传彩页。听说很多孩子都在这类补习学校上课。”“这些机构通常以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然后摇身一变主打课业辅导,并宣称‘一对一辅导’、‘名师领衔’。但是,当家长在报名时提出了解详情、参观教室等要求时,通常会被拒绝。这不免令人担心,抛开补习效果不谈,这些校园外的教室,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南战军说,“学校补课禁止后社会上各种补习班更火了,主要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学校禁止补课的初衷不太理解,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不太了解,对孩子发展方向还不太明晰。为了迎合升学考试,有些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科成绩,盲目听信各种实习班的不实宣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加快招生制度改革,加快社会综合改革,让更多家长理解教育,更看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很担心,我们教育部门、学校好不容易给学生减下来的负担,又让家长加回到了学生身上。现在来看,家长们更应转变观念,给孩子们减减负了!

    要防止补课变成恶性循环

    “我们毕业班几乎超过2/3的同学都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当记者询问部分初三、高三年级的学生时,学生们的回答大多如此。袁博伟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她坦言自己的心里很矛盾。“学校三令五申禁止补课,但班上的许多同学都让我推荐补习班。”袁老师惊讶地发现,班上一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居然所有学科的补课“全面开花”,他们功课虽然也不错,但如果不去补课,似乎心里也有点发慌。

    一些老师坦言,虽然明知学生“乱投医”不妥当,但自己还是会采取默许的态度。“中考现在全市统一阅卷了,虽然市教育局禁止各学校搞排名,但大家私底下还是会按照分数排出名次,压力还是挺大的。”一名教师坦言。

    请了家教、报了补习班,成绩就一定能提高吗?对此,南战军的回答是否定的。“补习通常对那些成绩处于中游,但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并且学习愿望强烈的同学最有效。一些学生课内作业尚且无法完成,学习习惯不佳,家长一味帮他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家教,很难奏效,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恶性循环。”在南战军看来,适度的学习对学生保持状态是必须的,但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并进行反思总结,而不是将时间花在无休止的奔波和机械性操练上。

    为彻底根除“恶补风”,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首先应当摒弃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和愉快指数,用现代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还应当增强整个教师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学生。”一位老师这样建议。(记者方言 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