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中华路街道铁路新村党支部书记张晓丽二三事
在安定区中华路街道铁路新村小区的群众眼里,支部书记张晓丽是一个忙里忙外、风风火火的人。大家都说,哪里有难处,哪里就有张支书,她就是我们的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主动请缨挑重担
铁路新村是定西城区典型的“脏、乱、差”地区。2012年8月,为给铁路新村住户提供周到的服务,中华路街道决定设立“汽车站社区铁路新村流动人口服务点”,但是,“派谁去”成了一道难题。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上,公益性岗位人员张晓丽主动请缨:“让我去。”大家提醒他:“铁路新村的领导可不好当,你可得慎重啊。”张晓丽坚定地说:“环境差,说明那里更需要干部,我一定会把铁路新村的事办好。”
张晓丽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由于社区居民上班时间一般不在家中,她只好利用中午和晚饭后的时间走访入户,整整两个月,她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张晓丽说,大多数群众对她的工作还是支持的,但还是有一些人不愿配合。有一天,她和10岁的女儿第二次到李某的家门了解情况,迎门而出的是不堪入耳的叫骂声:“谁让你又来了,你要的那些本本我没有!”随后,便抄起鸡毛掸子打了过来。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心疼地摸着她身上的伤痕,母女俩的眼泪夺眶而出……第二天,她忍着疼痛又开始了摸底入户,两个月后,终于完成了铁路新村近500户居民的入户登记工作。
尽心竭力解难事
群众的事,再小也大。张晓丽为了群众工作常常加班加点,有时还得“受气”,正是她的这种耐心和爱心,才使得社区工作有声有色,赢得了居民称赞。
2013年6月,张晓丽在铁路新村流动人口服务点设立了“民事代办岗”,开展代办缴纳居民合作医疗费、养老保险费等业务。同时,在她的帮助下,有5户居民还住上政府配售的廉租房。
去年8月23日,安定区遭遇罕见的暴雨侵袭,部分乡镇受灾,其中就包括张晓丽老家所在的内官营镇。夜里1点多,她母亲给正在居民服务点搞防汛工作的张晓丽打来电话:“家里倒灌进水了,我和你爸爸出不去门了。”张晓丽这时已顾不上管家里了,冒雨组织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转移。几个小时后,她才给娘家打了电话,确认了家人安全。
租房户刘某来自陕西富平,嫁到安定区已经4年,由于户口没有迁入,孩子上学成了问题,她便找到张晓丽想想办法。张晓丽先后与街道计生办、刘某丈夫户籍所在乡镇派出所、区公安局进行衔接,几经周折,历经一月终于解决了孩子落户的问题。
铁路“新”村现新貌
为了摘掉铁路新村“脏、乱、差”的“帽子”,张晓丽发动居民和流动人口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义务打扫卫生、整治小区环境卫生。她带头拉砖块和水泥,在小区内修建了4处垃圾仓,解决了住户没有地方倾倒垃圾的问题。同时,召集住户代表与垃圾清运站一起商议垃圾清运费的标准并签订了《垃圾代运合同》,仅一年时间,铁路新村就清运垃圾138车414吨,清掏旱厕7处20次,取缔垃圾死角12处,修整道路30米。
张晓丽说,群众都期盼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期盼就会变成现实。在她带动下,铁路新村居民维护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的意识大为增强,能自觉监督不文明的行为。现在,大多数流动人口也能够主动配合社区工作,曾经“脏、乱、差”的铁路新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已成为168户常住居民和332户流动人口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张晓丽用工作热情感动了铁路新村的所有住户,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同时,她也与铁路新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深情地说:“现在,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了,因为这里的群众信任我、支持我、关心我。今后,我要更好地服务大家,让大家更加满意!”(记者 牛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