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陇原·精彩故事】“药材大王”张存娃
本报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孟文平
张存娃是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这不仅是因为他药材种得好,更是因为他把乡亲们的药材卖得好。张存娃通过组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广州设立销售网点,把家乡的中药材销往深圳、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国家,让乡亲们种植的中药材卖上了好价钱。
岁首寒天,记者走进张存娃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院子里中药材堆积如山,十多名工人正忙着对各种药材进行分拣、装袋,一辆满载中药材的大货车整装待发。
张存娃介绍:“这些中药材都是直接运到广州销售的,这段时间正是中药材集中销售时间,为了做好外销,我妻子在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负责销售,我在这边负责收购、运输,每天基本能发出一货车中药材。”
张存娃初中毕业后,闯广州、下海南,干过采砂工,当过搬运工。经过几年的闯荡,他发现在广州,中药材卖得很好,尤其像家乡山里长的茵陈、柴胡等中药材都能卖上好价钱。1995年,张存娃回到家乡安国镇,将几年打工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中药材经营当中。
“咱们这里气候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质好,一亩地至少能收入4000元左右。”为了让中药材卖上好价钱,张存娃在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签订中药材销售协议,长期设立销售网点进行直接销售。“我的目的是通过集中销售,打响中药材品牌。”张存娃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民收入。
多年来,张存娃掌握了各种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中药材市场行情,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中药材的行家里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柴胡、蒲公英、车前草、桔梗、黄芪、当归等中药材300多亩。一年下来,纯收入达40余万元。
为带动更多乡亲致富,他牵头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吸纳周边105户农民加入合作社,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打造集中药材收购、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中药材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去年,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30多亩,社员收入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