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看巨变

03.01.2020  09:00
原标题:行走黄河看巨变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月之后,本报“2019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报道”启程,历时40天。

采访组一路看发展、写变化、说成就,沿途就黄河流域防洪、治污、水土治理、水资源协调及文化传承等话题发出融媒体报道180余篇,总访问量破亿。

这是相隔20年,本报再度组织“行走黄河”采访报道。回首1999年,采访组从黄河入海口出发,溯河而上,终抵青海黄河源。这次,采访组从青海玛多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出发,辗转沿黄9省区30个地市50多个县区,行程近万公里,顺流而下直到入海口。

再次用双脚丈量长河,气象万千满目新:黄河之变中最美的是生态,最甜的是脱贫,最令人充满信心的是沿河各地求解高质量发展。

1999年,采访组写下的文字很沉重:入海口“宽广的河床,如今只剩下丝丝缕缕的细弱小溪”;黄河源头生态失衡……

当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下游全线恢复过流。还是这一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延安落下第一锄。

大河滚滚向前,治河步履坚定。此后20年,黄河干流再未断流。

在上游,黄河源头的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三江源治理、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破冰,玛多县的湖泊数从1800个恢复到5849个;四川若尔盖、宁夏沙坡头等地科学治沙,腾格里、毛乌素、库布其沙漠扩展得到有效遏制;内蒙古乌梁素海,过去15年间累计生态补水近23亿立方米。

在中游,水土治理持之以恒。近20年中,平均每年拦截入黄泥沙4亿多吨,250多万农民逐步脱贫;黄土高原打下5万多座淤地坝,不仅防洪拦沙,更让老乡们有了活命田、金饭碗;河南三门峡打响绿色保卫战,小秦岭金矿矿权全部退出——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清黄河。

在下游,河南、山东黄河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从保证岁岁安澜,到向往美好生活,黄河畔处处谋划脱贫计、念好致富经;如何用好水资源、做活水文章,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正在成为沿岸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发展,就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了黄河沿线前所未有的机遇——“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