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行走在基层(四)——科技助推武山蔬菜产业利民惠民
多年来,天水市武山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使武山蔬菜成为甘肃的一个特色农业品牌。近几年,武山县为了进一步将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蔬菜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蔬菜生产,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种植技术难点、虫害防治、农药化肥规范使用等疑难问题,使武山蔬菜产业不断健康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省科技厅组织天水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山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攻关省级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武山县蔬菜富民技术示范及产业化”,给蔬菜特色产业优势注入科技驱动力,使蔬菜生产由注重产量转向注重品质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还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向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以科学种植技术节约蔬菜生产成本,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最终有效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使广大菜农得到经济、技术、品牌的实惠。
三年来,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取得可喜成效。通过项目的带动和引导,武山县在蔬菜产业领域建成了核心示范基地等8个基地,引进新品种52个,推广9项先进技术,建立长期培训地点14个,组织培训班24次,培养农民技术骨干220余人、农民8600人次,使得武山蔬菜种植技术标准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使武山蔬菜产业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建成的8个核心基地成为科技与产业结合的示范区,包括马力镇北顺村村嫁接黄瓜示范基地、城关镇清池村多层覆盖韭菜示范基地、高楼乡八院村航天辣椒示范基地、山丹镇周庄村嫁接西瓜示范基地、滩歌镇黑池殿村日光温室番茄示范基地、洛门镇孟庄村钢架棚示范基地、洛门镇郭庄村莴笋-蒜苗示范基地、四门镇咀儿村复种架豆、西葫芦示范基地等8个核心示范基地,共计面积3490亩,累计新增产值为1313.03万元,充分展示了科技与蔬菜产业紧密结合后的强大驱动能力,也实现了科技为广大菜农带来实惠的承诺。
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推广的山地蔬菜集雨保墒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10项技术,探索制定了5项蔬菜集约化育苗及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其中《武山县韭菜韭薹栽培技术》、《塑料大棚早春莴笋-番瓜-架豆王》分别在《中国蔬菜》、《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上刊登,既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了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兴业的信心,给产业发展增加了更强的创新动力。
技术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示范,将引进的黄瓜、西瓜、辣椒、韭菜、蒜苗、番茄、架豆、西葫芦、莴笋、甘蓝等10大蔬菜种类的52个新品种进行比对和研究试验,筛选出适宜于武山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蔬菜新品种26个;总结出“日光温室嫁接黄瓜-架豆王”、“日光温室嫁接黄瓜-蒜苗”、“塑料大棚嫁接西瓜套辣椒”、“塑料大棚早春莴笋-秋后蒜苗”、“早春塑料大棚菜瓜(黄瓜)-秋后蒜苗”、“早春塑料大棚架豆-秋后蒜苗”等高效种植生产模式。
为了让种植技术更好更广地传播,技术人员不断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蔬菜富民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同时在示范区向农民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农药、种子、化肥、穴盘、棚膜等物资使用示范,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开展技术指导等科技服务工作,推动示范成果入户,普及成熟技术知识,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愿望。
“武山县蔬菜富民技术示范及产业化”的实施,强化了蔬菜特色产业优势,优化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拉动就业岗位,安置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蔬菜产供销专业人,使武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具备了“造血”功能,为产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武山实施的民生科技计划,也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科技研人员推广的各项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虽然不是尖端的科学技术,但却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最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提高基层群众生活质量和推动脱贫致富的“接地气”技术,这让武山的干部群众都认识到,民生科技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民生科技带去的科学生活理念和生产方式,也送去了政府关心百姓、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