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蝶变元古堆(一)饮水思源  日子越过越红火

15.06.2020  20:44

原标题:蝶变元古(一)饮水思源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甘肃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以只争朝夕、乘势而上的奋斗姿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陇原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甘肃省广电总台派出多路全媒体采访组,聚焦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甘肃新闻》今天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专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的考察足迹,为您讲述全省脱贫致富新变化、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2013年的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他对村民说:“咱们一块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7年时间过去了,元古堆村发生了哪些变化?村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照片上和总书记在一起的村民叫马岗。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马岗是一名老党员。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家炕头,询问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

缺水”是元古堆村民们曾经烙在心底的印记,多年来,他们吃水主要靠几眼泉、几口井,打来的一桶水,洗脸、洗菜、洗碗、饮驴。“一水四用”是当时家家户户的用水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元古堆境内尽管富含水源,却因矿物质复杂,不能完全成为生活用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引洮工程时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从此,元古堆村改变了吃水的方式。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于2014年底通水试运行。 在渭源,引洮工程解决了总计6个乡镇10万多人的饮水问题,为农民生产生活、高效灌溉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来水进村了、入户了,乡亲们在自家的 新房里修上了洗澡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感觉身上的气血两旺了”,2014年,马海龙也结束了维持了17年担水的日子。

饮水思源,从“盼好水”,到“用好水”,“引洮工程”不仅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吃水难、难吃水”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有了洮河水的支撑,2014年以后,元古堆村的蔬菜、百合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多元产业都因水而兴,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如今的元古堆,学校敞亮、村道宽阔、住房整洁,敬老院也正在建设中……曾经的烂泥沟如今蝶变为甘肃省十大美丽乡村。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蝶变后的元古堆借靠良好的生态植被优势,开始尝试发展乡村旅游。记者采访的当天正值周末,一辆辆旅游大巴停在了村头。

借助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元古堆村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游山水田园景、吃生态养生餐、住别致农家院、享民俗欢乐情、购特色农产品”为发展定位,走“特色养殖+旅游观光”的路子,2015年,村里引进了特色产业梅花鹿养殖,为当地的青山绿水增添了不少色彩。

乡村游带热了村里的农家乐。在后堂,村民张保平忙的团团转。从五一开始,每到周末,张保平的农家乐里桌桌爆满。

7年来,元古堆跨过了脱贫攻坚的“硬杠杠”:“两不愁三保障”。整体搬迁后的元古堆小学新增了幼儿园,入学率达100%;新建医疗卫生室占地60平方米,贫困人口家庭“一人一策”签约率达100%;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70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85元。在洮河水的灌溉下,一个农民富、农村兴、农业旺的西北山村正在一步步旧貌换新颜。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杨德灵 丁建雄 顾学云 李维宇 苏磊 王亚龙 张宜新 定西台

编辑:杨    丹

责编:黄昕鹏

主编:李亚军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