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贪”一旦成风也会滋生“虎患”

19.09.2014  10:29

  逢年过节便会收到装着三五千元的信封、吃顿饭就有几千上万元的红包……今年上半年,深圳检察机关查处环保系统受贿案9件9人。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最高只是正科级的基层公务员,虽级别不高,却握有能左右企业命运的权力,并据此吃拿卡要。而更为严重的是,此类受贿具有群体性特征。专家认为,当前应加强对“微权力”的监督约束,莫让“蝇贪”成风,滋生“虎患”。 (2014年9月17日《半月谈》)

  正所谓“鼠洞毁屋,蚁穴溃堤”。在人们的习惯思维里,一提起数额巨大的贪污受贿,总会与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能量”大肆贪污受贿,捞取巨额钱财。殊不知,近年来显露出的“职位低却权力大”“不是官却有实权”“不管审批就管钱”等现象早以表明,一些小官,虽然职“位”并不高,但手中的权力并不“轻”,配置资源的数量并不少,参与决策和执行的机会也不少,而且贪心大,疯狂敛财的胆子更大,与“老虎”相比,此类“苍蝇”的危害性“毫不逊色”。

  以报道为证。据深圳市检察机关相关办案人员介绍,2014年上半年查处的9名环保部门基层公务员,无一例外都存在过年过节期间,大肆收受辖区内多家企业红包、礼品的情况,每次受贿少则价值一两千元,多则上万元。一位办案检察官用“蝇贪”来形容这类贪腐者。这些人都是国家公务人员,级别不高,最高只有正科级;都是基层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不算大,但“擅加运用”,也足以卡住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每次收钱不算太多,通常在三五千左右,但累计起来却能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通吃,互相之间并不避讳,受贿具有群体性。

  特别是据办案检察人员介绍,不少刚刚步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也逐渐对收受红包习以为常。而“蝇贪”群出,不仅滋生了“送票子”的畸形社会风气,也让政府形象大打折扣,若不及时加以监督治理,“蝇贪”还有变成“虎患”的可能。

  由此观之,苍蝇多了也可以吃掉大象,且很多“老虎”也都是从“苍蝇”成长起来的。“蝇贪”中的主人公虽然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相对不高,可他们蚁行于最基层,集诸多权力于一身,往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容易找到并撕开制度的漏洞,凭借手中的权力,“咬一口是一口”,轻而易举地实现“蝇贪”。而“蝇贪”一旦成风,势必滋生“虎患”。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反腐败决不能“抓大放小”,对“蝇贪”,既要穷追猛打,决不姑息养奸,也要刨根问底,寻求根治之策。“蝇贪”现象频发的背后,暴露出了一些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错位与失控,同时,也暴露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漏洞,监督上还存在着缺失。所以,必须从制度上、从管理上、从源头上扎紧“篱笆”,堵塞“蝇贪”的漏洞,让制度的理性来制约权力的狂放不羁,让监管真正成为“伸手必被捉”的利器,确保“微权力”也能正确有效透明行使。唯此,才能让“小官”远离腐败,让“蝇贪”无空可钻,“蝇贪”滋生“虎患”的危险也会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