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探寻旅游和谐发展之道

18.09.2015  08:02

  新华网兰州9月17日电(记者王衡)随着天气转冷,有“世界藏学府”之称的拉卜楞寺逐渐进入旅游淡季。但旅游部门和寺院并没有闲下来,而是为“十一”旅游高峰做着准备。

  “我们所有人员都已就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力争在‘十一’期间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拉卜楞寺游客接待中心主任桑吉加说,7、8月是拉卜楞寺的旅游旺季,9月游客就少了很多,但“十一”因为有长假,是一年中游客最多的时候。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建寺已有300年,历史上是甘肃、青海和四川安多藏区的文化、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风景区。

  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拉卜楞寺规模宏大,寺院占地1200亩,拥有6座经堂、84座佛殿和30余个佛宫,大经堂、藏经楼、马头明王殿等分散在各处,既是信众心中的圣地,也是游客向往的胜地。

  据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前来拉卜楞寺所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旅游的人次达到100万,大多数游客是奔着拉卜楞寺来的。

  面对一年比一年增多的游客,拉卜楞寺在喜悦的同时也有烦恼。

  “我们非常欢迎人们来拉卜楞寺参观,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文化,而且门票也是寺院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如果管理跟不上,就会影响到文物保护和僧人的学习、修行。”拉卜楞寺寺管会旅游服务部主任嘉华说。

  桑吉加说,过去拉卜楞寺的售票点设在大经堂前的广场边,旅游高峰时得排很长时间的队;随着自驾游的兴起,许多车辆在寺外无处停,便停在寺院范围内的街道边;有时佛殿正在举行佛事活动,一些不知情的游客就走进去了。

  拉卜楞寺的建筑主要是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历经300年的风风雨雨,一些建筑外墙土皮部分剥离,壁画受损严重,释迦牟尼殿、下续部学院等建筑群出现地基下陷、木结构倾斜、墙体下陷开裂等问题。而日益增多的游客,也成为加重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负担的因素。

  为此,近年来,拉卜楞寺开始在发展旅游与保护文物、保证寺院正常秩序之间寻求平衡。

  去年“十一”期间,占地70多亩、位于拉卜楞寺东南角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式启用,接待大厅设售票室、特色旅游纪念品展售区、休闲茶吧、医疗服务中心、快餐厅、文物展览区,停车场可停大小车辆500多辆。

  桑吉加说,接待中心启用后,拉卜楞寺的旅游秩序大为改善,旅游车辆不能随意入寺,全部集中在接待中心的停车场;游客买票后,由接待中心工作人员领到拉卜楞寺大门口,然后由寺内僧人讲解员引导在寺内参观。

  嘉华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服务游客,拉卜楞寺配置了约20名僧人讲解员,可用藏、汉双语讲解,其中两名还会说英语。

  2012年9月,拉卜楞寺启动建寺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工程,所需3亿多元资金全部由财政承担,整个大修工程预计耗时8年。

  桑吉加说,大修期间,根据寺院佛事活动和维修需要,拉卜楞寺科学合理划定并适时调整游览路线,分批次开放游览区域。

  “通过不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拉卜楞寺在带动夏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让它的多重身份和谐共存。”桑吉加说。

( 编辑:宋燕)